-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材料反映了法家法治思想的哪些特点?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 提示:特点: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不考虑人民的意愿。 影响:促进各国变法和富国强兵,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4.孟子、老子和韩非的治国思想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韩非子》 【探究】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提示:(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2)背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史论总结】 一、“百家争鸣”的含义及其影响 1.含义:所谓的“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影响: (1)“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的哲学思想、法家的变革精神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形成的思想传播到邻国及西方,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百家争鸣的焦点 1.人性善恶。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及法家认为“人性恶”。 2.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1)关于普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孔子提出“爱人”的主张;墨子提出“兼爱”的观点。 (2)关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孟子从“人性善”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君轻民贵”的观点;荀子从“人性恶”的理论出发,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3.人与自然的关系。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应顺应自然。 4.如何治国。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用“仁义”“王道”施政;法家实行“法治”;老子采取“无为而治”;墨子提出“兼爱”与“尚贤”。 【名家评史】 【观点】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 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从。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解读】材料叙述了儒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作者认为,孔子儒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政治上,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瓦解;文化上,原始巫史文化崩溃。孔子儒学的主要内容是仁、礼、实用、中庸。 重难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史料探究】 1.汉代新儒学的内容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 ——董仲舒《春秋繁露》 【探究】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 提示:(1)思想:“君权神授”(或天人合一)。 (2)要求:百姓要接受君王的统治(百姓服从君命);天子治国要有“道”(顺天意)(天子服从天命)。 2.董仲舒新儒学的特征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探究】依据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提示: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3.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自从汉武帝立官学,两汉学术上只有儒家派别间的争辩,不再有儒与非儒不同学派的斗争。这是封建国家统一以后自然产生的结果。这个结果不利于学术思想的发展,但也有助于国家统一的巩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探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提示: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实行思想文化专制,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史论总结】 一、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1.基本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方案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二十八单元常见仪器与基本操作讲义苏教版.ppt
- 2019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方案题型分类突破+专题强化训练专题提升九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讲义苏教版.ppt
- 2019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热点突破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考点探究讲义.ppt
- 2019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热点突破3与量有关及多重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考点探究讲义.ppt
- 2019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热点突破12有机综合推断题突破策略考点探究讲义.ppt
- 2019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热点突破7硫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考点探究讲义.ppt
- 2019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讲钠及其化合物讲义.ppt
- 2019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讲电解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讲义.ppt
- 2019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1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讲义新人教版.ppt
- 2019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讲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讲义.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阶段总结讲义人民版.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14.26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讲义人民版.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讲义人民版选修.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东西方的先哲讲义人民版选修.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3杰出的科学家讲义人民版选修.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4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讲义人民版选修.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6无产阶级革命家讲义人民版选修.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5亚洲觉醒的先驱讲义人民版选修.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1商鞅变法讲义人民版选修.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66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讲义人民版选修.ppt
最近下载
- 玉林容县辅警招聘考试真题2023.pdf VIP
- 2025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完整版本2篇 .pdf VIP
- 法律职业伦理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小学体育水平二四年级《迎面接力跑》公开课教案.doc VIP
- 米家云米互联网智能门锁eLink 2A使用说明书.pdf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二(上)调研英语试卷(一).doc VIP
- 多晶体织构的测定——认识晶体学中的极射赤面投影和吴里夫网2.pdf VIP
- 保险科技(复旦)大学MOOC慕课 客观题答案.docx VIP
- springboot基于协同过滤算法驱动的美食推荐系统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doc VIP
- 高层访谈-副院长李亚平.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