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作者:陈国华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阅读课本,罗列历代是如何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有何特点?
特点:君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君权与相权
汉:“中朝”“外朝”
隋唐:三省六部制
认识:
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
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
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
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
宋朝:二府三司制
认识:
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
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2、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
(1)阅读第三子目,罗列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监察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
东汉到元:御史台
明初到清未:都察院
御史大夫印
(2)这些措施有效吗?监察官对谁负责?所有官员都受监察吗?古代监察制度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评价:
积极:监察体制的逐渐健全,一定程度防止官员腐败、贪赃枉法,滥用职权等,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
局限:(1)、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代表皇帝不代表社会)。
(2)、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对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启示:重视监察制度的立法建设,规范监察机关的活动;保证监察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位卑察尊),建立垂直领导机制;多元的监察方式防止失监现象发生;加强监察队伍建设(思想政治,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实行监察工作公开化;依靠群众是监察制度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等。
选官制度的发展
世袭制的弊病显而易见,一是由于领导才干不能遗传,继承者能否像他的前辈那样有效地使用权力越来越成为严重的问题;二是这种权力递交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朝廷对官吏的任免权,分散了政治控制力。“察举”制度,……比以前的各种方法科学多了。但是不难想象,各个地方官员的见识眼光大不一样,被推荐者的品位层次也大不一样,如果没有一个起码的标准,一切都会乱套。为了克服这种无序,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便形成了选拔官吏的“九品中正”制度。这样一来,相对统一的评判者有了,被评判的人也有了层次,无序走向了有序。
但是……公正与否完全取决于那些“中正官”。……如果他们把出身门第高低作为划分推荐等级的主要标尺,那么这种看似先进的制度也就会成为世袭制度的变种。不幸事实果真如此,……重要的官职全部落到了豪门世族手里。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另一个优点是十分明确地把文化水准看作选择行政官吏的首要条件。……客观上拓宽了社会的文明面。
3、阅读第四子目,梳理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朝代
选官制度
选官标准
选官方式
西周
世官制
血缘
世袭
战国
军功受爵
军功
战争
汉朝
察举制
品德(孝廉)
以官举士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弟
以官举士
隋唐
科举制
真才实学
考试
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
选官权逐渐集中于皇帝
认识:有人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兴衰;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治理国家。
(1)、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
材料一 :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入选的。
材料二: 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材料三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1、容易任人唯亲
2、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
3、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2)、 根据以下材料,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
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 · 高明《琵琶记》
材料三: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日知录集释》
积极作用:改变了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扩大官吏来源;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提高行政效率;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