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2019年,北京).ppt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2019年,北京).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2019,北京) 2019.07.28 一、引言 胃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消化系统肿瘤新分类引入了上皮内瘤变的概念[2]。这一分类明确将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根据细胞和结构的异型程度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其中,LGIN 相当于胃黏膜轻、中度异型增生。LGIN属于癌前病变,具有癌变的潜能,在临床工作中,是密切随访还是进行一定的干预措施,目前国内外均无相关共识意见。为此,解放军总医院令狐恩强教授组织国内30余位消化、内镜、病理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最新进展及前期临床研究结果,通过集体讨论与投票等方式,共同制定本共识意见。 二、共识制定方法 本共识意见的具体制定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首先成立共识意见起草小组,通过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制定共识意见草案。文献检索采用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关键词为: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stomach、gastric、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dysplasia。随后,共识意见草案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修改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表1)与证据等级(表2)。 三、定义 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是病理学诊断术语,是明确的肿瘤性病变、相当于胃黏膜的异型增生(dysplasia),即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的正常胃黏膜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典型性(atypia)。其特征是一种形态学上以细胞和结构异常、遗传学上以基因克隆性改变、生物学行为上有进展为具有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浸润性胃癌为特征的癌前病变。根据细胞和腺体结构异型增生的程度分为 LGIN 和HGIN,其中LGIN相当于轻、中度异型增生。 四、LGIN的转归及规范化内镜下评估 胃黏膜LGIN进展缓慢,国外的研究显示,约38%~75%的患者可发生逆转,异型性消失;19%~50%的患者病变长期维持不变;仅少数发展为进展期胃癌[3]。另一项更早的研究则显示,在随访的10~48个月内约0~23%的LGIN患者发生了癌变,每年胃癌的进展率为0.6%左右[4]。而国内一项最长达10年临床随访的大样本研究显示,约51.0%~78.7%的LGIN患者可发生逆转,另有约0.45%~14.3%的患者则发生癌变[5]。由此可见,LGIN长期临床转归有两种结局,部分有病变的潜力,故而对临床处理造成困扰。什么情况下需要监测,什么情况下需要积极干预,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近期有国外文献报道,内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的LGIN病变大小超过2 cm是提示最终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7,95%CI:1.28~8.39)[6-7],而表面形态呈现出Paris分型[8]中的0-Ⅱc及 0-Ⅲ型、表面色泽出现红斑及表型糜烂的LGIN病变,也提示存在最终病理升级的可能。2016年的一项研究则显示,在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结合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的观察下,若LGIN病变具有明确的边界,并且其表面微结构中的腺管开口形态和(或)微血管形态存在异常,即提示存在最终病理升级的可能[9]。 因此,我们建议对所有活检病理诊断为LGIN病变,均应再次进行规范化的内镜下的精细评估,具体包括:病变大小、表面形态、表型及色泽,特别是应用ME+NBI对于病变边界和表面微结构(必要时可结合色素内镜,如靛胭脂、醋酸等)进一步观察。若病变2 cm和/或存在明确边界且表面微结构存在异常,提示最终有病理升级可能,应视为LGIN中的高危因素,有必要进行内镜下干预治疗。 LGIN具有一定的癌变潜力,应进行规范化的内镜下精细评估。(推荐级别:A+:83.3%,A:10%,A-:6.7%;证据等级:中等质量)。若LGIN病变2 cm和/或存在明确边界且表面微结构存在异常,提示最终有病理升级可能,应视为LGIN中的高危因素(推荐级别:A+:60%,A:26.7%,A-:13.3%;证据等级:低质量)。 五、LGIN的临床管控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