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文档
PAGE
文案大全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二〇一二年五月
目 录
1.大学生心理自助手册(一)心理健康知识
2.大学生心理自助手册(二)大学生活认识篇
3.大学生心理自助手册(三)环境测试篇
4.大学心理自助手册(四)自我意识篇
5.大学心理自助手册(五)情绪控制篇
6.大学生心理自助手册(六)人际交往篇
7.大学生心理自助手册(七)--学习和应试篇
8.大学生心理自助手册(八)--恋爱
9.大学生心理自助手册(九)--择业和求职篇
10.大学生心理自助手册(十)--心身卫生篇
附加内容:心理健康歌
大学生心理自助手册(一)心理健康知识
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躯体正常,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满状态。
一、健康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健康的人才能够高质量地生活,使人的潜能全面发挥。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发育良好,无疾无患,体魄强健,而且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认为:健康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种新的健康观在强调以生理健康为物质基础的同时,也把发展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道德健康等纳入到健康的模式下,从而构成一个更为全面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健康模式。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还具体提出了健康的标准,即健康除了躯体没有病理改变和机能障碍外,还要具备以下要素: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没有感觉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宽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6.体重适合,身材匀称。
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可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只有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同时处于健康状态,才算是真正的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正常状态。其具体标准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的生活。
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在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事实上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它们之间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精神病学家孟尼格(K.Menniger,1945)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以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 要环境的行为和令人愉快的气质。
人的心理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健康呢?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标准都有不同的看法。尽管各家表述不同,但观点还是基本一致的。其中,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的评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的现实环境。
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此外,国内学者在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用以下指标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用以下指标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能够对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和兴趣等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既能了解自己的方方面面,也能愉快地接纳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或暂时存在的不足,对自己不会提出过高的无法达到的要求,生活目标和理想比较切合实际。
2.接受他人,善于与他人相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能为他人和集体所理解、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能融为一体,既能与挚友相聚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时无孤独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敢于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主动地去适应现实、改造现实。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