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化及其防治技术浅议.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沙漠化及其防治技术浅议 摘要:环境退化问题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沙漠化又是我国自然灾害防治研究中的重要内容[1]。沙漠化及与其相关的沙漠、沙地、沙尘暴等不但严重地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还会影响到当地人类的生存。本文叙述了沙漠化的分布特点及类别,简要分析了防治沙漠化的生物及工程措施,并列述了我国的沙漠化总体防治的工程,就研究沙漠化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沙漠化;危害;防治技术 沙漠化 1.1 沙漠化概念 沙漠化是指在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自然因素又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并逐渐形成风蚀、风积地貌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2]。可以看出沙漠化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是在外力的作用下逐渐发展蔓延的过程,与我们之前所说的沙漠或沙地不同。沙漠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单元,是以风力搬运和堆积为形成动力,以风沙地貌为主要特点的广大区域。沙地则是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沙漠,一半以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相间分布为主要特点[3]。另外,还有沙漠化土地的概念,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使农田、草地和林地发生了严重退化的土地,他是沙漠化过程的承载体。从概念上不难看出,沙漠及沙地是沙漠化形成的最大基础,认为因素是沙漠化加速扩张的润滑剂,沙漠化的边缘地带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无疑有助于沙漠及沙地的区域扩大。正是因为沙漠化是一个双向变化过程,采取有力的治理措施,还有可能使沙漠化土地变成绿洲,减少沙化土地,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 1.2 荒漠化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面积较多、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53.3×104 km2.分布范围从极端干旱地带到湿润地带,涉及的行政区域有414各县(旗)[6]。这些沙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带,发生在不同的生物气候带和地理单元上,例如,(1)不同气候带,分布在干旱地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半干旱地区的科尔沁沙地、半湿润地区的松嫩沙地等;(2)不同植物带,分布在荒漠地区的乌兰布和沙漠、干旱草原区的浑善达克沙地和典型草原区的科尔沁沙地等;(3)不同地理单元,分布在鄂尔多斯台地上的毛乌苏沙地、河流冲积洪积 1.3 沙漠化的危害 沙漠及沙漠化对人类的危害巨大,防治沙漠化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重要环境工作。沙漠化主要通过风蚀、磨蚀、沙埋、沙割及沙尘暴和浮尘等方式危害土地及人类生活。土地沙漠化后不仅是土地资源的浪费,沙漠化还会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如由于土地沙漠化引起的植被破坏和退化,使地面对太阳能的吸收和利用减少摸底表冷却,使地表成为冷源,从而导致降水的概率大大减少;同样因为沙漠化,没有了植被的蒸散作用,使空气干燥、增温。这些地表及空气变化,大的方面还会影响整个地球的热量变化,改变大气环境 ,使气温上升,加速冰川融化等一系列后果[3]。 2 沙漠化防治 2.1 沙漠化防治工程历史 2.1.1 国外防沙治沙历史 国外的防沙治沙研究开始于世界各国治沙工作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 并且经历了海岸沙地造林、植物治沙和综合治沙 3 个阶段[5]。第一阶段的海岸治沙造林,最早出现在欧洲中部的沿海国家,改阶段约延续了 400 多年, 取得的三大成绩是从理论上提出造林恢复沙地植被, 治理流沙; 创造了沙丘造林的特殊方式——配置沙障; 筛选出了对沙地适应性强的松树进行沙地造林。第二阶段的植物治沙阶段为19~20世纪中期, 前苏联、美国、英国等继续前一阶段的固沙造林成果, 向纵深发展, 治沙工作有了新的内容,该阶段,沙障、沙地栽植松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种草固沙成效显著, 而且, 灌木固沙成为草原地区的特色。栽植树种也由乔木发展到乔、灌、草结合的植物固沙阶段,世界治沙中心也由中欧发展到苏联。第三阶段为综合治沙阶段20世纪50年代, 世界各国都广泛开展了防沙治沙工作, 并且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 学术活动频繁, 带来了治沙事业的迅速发展,期间的重要沙漠化防治国际会议,把各国的研究融合在一起,对防沙的具体工程有了更加细节的研究,如植物的配置,节水灌溉设施等,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消除贫困地区的人为因素对沙漠化的影响等问题,成为各国防沙治沙的关键问题[5]。 2.1.2 我国的防沙治沙历史 中国是沙漠化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 50 年代开始, 我国在广大的沙地、沙漠开展了大规模的绿色植被建设, 并有效地防止了区域沙漠化的进展, 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并创造了许多先进、适用技术, 研究成果举世瞩目[3]。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对沙漠的一般考察和研究阶段、沙区防护林建设与总结群众治沙经验阶段、治沙定位试验和沙漠综合考察阶段、治沙研究工作的低潮阶段、治沙研究的恢复和发展阶段、治沙工作的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