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阴阳五行讲课.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① 确定治则 A.抑强──用于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如:木旺乘土,治以疏肝理气为主。土反侮木,治以运脾祛邪为主。 B.扶弱──用于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如:土虚木乘,治以健脾益气为主。土虚水侮,治以健脾利水为主。 ② 确定治法 A.抑木扶土法──是疏肝与健脾相结合治疗肝旺脾虚的方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 B.培土制水法──是温运脾阳治疗水湿停聚为病的方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胀满之证。 C.佐金平木法──是滋肺阴、肃肺气以抑制肝旺的方法,适用于肝火犯肺之证。 D.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补肾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亢的心肾不交之证。 41.下列属阳长阴消变化的有( )( ) A.气温从冬至经春到夏 B.气温从夏至经秋到冬 C.人体由工作转入睡眠 D.人体由睡眠转入工作 E.人体饥饿时疲乏无力 三、多项选择题 42.可用阴阳对立制约来解释的有( )( )( )( )( ) A.重阳必阴 B.热者寒之 C.阳损及阴 D.阴胜则阳病 E.阴病治阳 43.可用阴阳互根理论来解释的有( )( )( )( )( ) A.阴损及阳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阳胜则阴病 E.补阴可以助阳 44.下列属阴的有( )( )( )( )( ) A.晦暗的 B.明亮的 C.推动的 D.滋润的 E.下降的 4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 )( )( )( )(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相互转化 四、填空题 46.宇宙中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阴阳交感是在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进行的。 48.老子所说的“冲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 49._________________导致阴阳相互制约与排斥。 50.阴阳消长的四种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1.阴阳转化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与_________。 52.阴阳消长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称为_________________。 53.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发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_____阶段。 54.以阴阳学说概括人体病理变化的总纲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 55.何谓阴阳?何谓阴阳学说? 56.简述阴阳交感的意义及机理。 57.阴阳对立制约的含义及其意义是什么? 58.何谓阴阳互根互用? 59.用阴阳学说概括的人体病理变化的总纲是什么? 60.何谓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61.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六、论述题 62.为什么说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63.阴阳消长与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关系如何? 64.何谓阴阳平衡?它与消长有何关系? 65.何谓阴阳转化?它与消长的关系如何? 66.阴阳互损与阴阳偏衰有何区别? 第二 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内涵、特性、归类及生克规律,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   中医学的五行学说—— 是以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阐释人体生理、病理及其与外在环境的相互联系,指导临床实践的一种独特思维方法。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的最初涵义与“五材”有关 五材──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人类生活和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物质。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五材的概念逐步被引伸,用以概括、归纳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这时的五行已不再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本身,而成为一个抽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