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旅游团食物中毒暴发调查.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 谢! 未煮熟煮透可能性大 ⑴蟹壳、蟹爪相互支撑→局部密闭空间 ⑵不加锅盖→热蒸汽分布不均→未彻底杀菌 FDA网站→蟹壳变红、肉变白色→不代表煮熟煮透 依据:1. 炒花蟹过程存在高危环节 2. 旅游旺季→为提高盈利 →超容量烹调 * 病例生物标本副溶分离鉴定 采样地点 样本名称 阳性数 (采样数) 血清型 滨海医院 病例肛拭子 10(12) O3:K6(11份) 滨海医院 病例粪便 2(2) O3:K6 滨海医院 病例呕吐物 0(2) — 注:检验项目包括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氏菌及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阳性率:75%(12/16) * 环境样本副溶分离鉴定 关系 采样地点 样本名称 阳性数(采样数) 血清型 同一 老板 码头新渔村 (肇事单位) 砧板拭子 2(2) O2:K28 菜刀、餐具拭子 0(12) / 富兴渔村 砧板、菜刀、餐具拭子 0(7) / 冰柜(花蟹半成品) 1(1) O2:KUT 冰柜(海虾半成品) 1(1) O2:KUT 冰柜(猪肚螺半成品) 1(1) O2:KⅡ 胶篓(涂抹拭子) 1(1) O3:K6 注:检验项目包括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氏菌及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7月7日固定供货商送货 分装 码头新渔村 (肇事单位) 富兴渔村 * 阳性率:24%(6/25) PFGE分子分型同源性结果比对 病例标本与胶篓拭子样本(装同一批次生花蟹)副溶血性弧菌PFGE图谱相似性达100% * 问题27:请分析上述实验室结果。 问题28:综合以上资料,如何为该起暴发下一个结论?依据是什么?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1-1996)判定该起事件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餐次为7月8日午餐,可疑食物是姜葱炒花蟹,可能原因是加工未煮熟煮透所致。依据如下: 1.病例有类似临床表现,符合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 2.实验室证据支持副溶血性弧菌感染; 3.流行病学调查证据证实中毒餐次为7月8日午餐,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姜葱炒花蟹是可疑食物; 4.分子流行病学证据及溯源调查证实病例分离得到的副溶血性弧菌与盛装同批次花蟹的胶篓涂抹样品中分离得到的副溶血性弧菌100%同源; 5.现场卫生学调查发现姜葱炒花蟹存在高危环节。 问题29:建议应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1、积极治疗现症病人,关注病例就医情况; 2、要求餐馆加工海产品时间要足够,确保食物煮 熟煮透;生熟用具及加工操作台要分开使用。 问题30:假设现在要结案了,在整理报告的基础上,调查组给病例下一个最终病例定义,但形成了以下两种最终定义并争持不下,你觉得那种比较合理?请给出理由。 最终病例定义一: ①疑似病例:自2012年7月8日9:00~7月10日9:00,赴X地区旅游的F旅游团成员中,出现呕吐、发热(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37.5℃)、腹泻(≥1次/24h,且伴有粪便性状改变)之一者。 ②可能病例:疑似病例中,出现呕吐(≥3次/24h)/或腹泻(≥3次/24h,且伴有粪便性状改变)者。 ③确诊病例:疑似或可能病例中,粪便/肛拭子/呕吐物标本中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者。 最终病例定义二:自2012年7月8日9:00~7月10日9:00,赴X地区旅游的F旅游团成员中,食用过7月8日午餐的姜葱炒花蟹,且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晕、发热等不适症状之一者。 问题30:假设现在要结案了,在整理报告的基础上,调查组给病例下一个最终病例定义,但形成了以下两种最终定义并争持不下,你觉得那种比较合理?请给出理由。 参考:第二种好。技术报告与行政报告不同。 技术报告建立的病例定义,目的是为了搜集事件相关的病例,并从这些病例身上查找共同的可能暴露因素,由于在调查之初信息常常不完善,疫情原因常常不甚清楚,现场调查的资料来源主要为医院、门诊病历、学校等保健卡,受到限制,样本通常较少,因此得到的信息可能不全、可能不正确;病例的判断只能依靠流行病学、症状和体征、临床检验等,有时只能依靠前两者而没有实验室确诊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定义都是不完善的,难免导致漏诊或误诊,因此难以制订确切的病例定义。此时,制定不同层次的病例定义是恰当的,此后,可随着调查过程的深入,根据需要及时修改病例定义。 实际上,对暴发的食物中毒事件各级领导、新闻机构非常重视发病人数,如果在行政报告出现分层次病例定义往往引起误会,甚至可能给外界造成混乱。但行政报告往往是行政部门判定事件分级甚至补偿的重要依据,因此,一旦事件调查结束,如果能锁定导致中毒的肇事单位、中毒餐次甚至中毒食物,应将暴露因素纳入最终病例定义,以便更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