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滤过紫外线灯检查(WOOD灯): 黄癣:暗绿色荧光 白癣:亮绿色荧光 黑点癣:无荧光 治 疗 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剪发、洗发、擦药、服药、消毒等五个方面,疗程2个月左右。 1.剪发:应尽可能将病发剪除,1次/周 2.洗发:用硫磺皂或2%酮康唑洗剂洗头,1次/日 3.擦药:用5-10%硫磺软膏或抗真菌药膏,1-2次/日 4.服药:①灰黄霉素 15-20mg/Kg.d分三次口服,3周 ②伊曲康唑 5mg/Kg.d6周 ③特比萘芬 体重20Kg者62.5mg/d,20-40Kg 者 125mg/d,40Kg者250mg/d,6周 5.消毒:患者用过的毛巾、帽子、梳子等煮沸消毒。 6.脓癣治疗:同上,注意不宜切开引流,可用0.1%雷夫奴 尔湿敷或莫匹罗星软膏外涂。 第三节 甲真菌病 【目的要求】 掌握甲癣的分型。 第三节 甲真菌病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指由任何真菌所致的甲感染。 甲癣(tinea unguium)特指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板及甲下 引起的疾病。 病因 致病菌为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皮肤癣菌最常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趾甲真菌病大多由足癣直接传播,指甲真菌病可能从手癣传播或经常抓足而感染。 甲真菌病临床上可分为四型: 远端侧位甲下型:真菌最初侵犯甲的远端侧缘. 近端甲下型:感染始于甲表皮护膜,并沿近端甲根部下面和甲上皮发展。 白色浅表型:局限性点状或不规则混浊小片状损害。 甲板内型:侵犯甲板全层,但不往下发展,罕见。 全甲损毁型:真菌侵入整个甲板,甲结构完全丧失。 临床表现 第六节 花斑癣 花斑癣(tinea versicolor)俗称汗斑,是由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致的浅部真菌病。 病因 由马拉色菌引起,又称糠秕孢子菌,为皮肤正常菌群,属嗜脂性酵母,可在含油脂的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 部位:好发于躯干颈、前胸、肩背、上臂、腋窝等皮脂腺丰富部位。 皮疹:为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斑,上覆少许细糠状鳞屑; 一般无自觉症状; 男性青壮年多发; 冬轻夏重,易复发。 临床表现 ?1、外用抗真菌霜剂或溶液,1-2次/日,连用2周。 2、对皮损面积大、严重且单纯局部治疗效果不满意者,可内服伊曲康唑 0.2-0.4ɡ/日,到真菌培养阴性为止,以后改为每月一次口服伊曲康唑 0.2ɡ,每周用2%酮康唑洗剂洗一次,防止复发。 治 疗 第八节 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属累及皮肤、粘膜、内脏器官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 念珠菌属中至少有8种能引起人类感染,其中白念珠菌最常见,致病性最强。传染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是否发病取决于菌体的致病性和宿主的抵抗力两方面。发病的因素有:①屏障破坏;②菌群失调;③机体内环境变化;④免疫功能不全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粘膜念珠菌病 1、口腔念珠菌病:最常见为鹅口疮,在颊、齿龈、上下颚 等粘膜表面出现凝乳状白色假膜,容易剥离,其下露出 鲜红的糜烂面,可伴有口角炎或唇炎。 临床表现 真菌汇总医学知识宣讲 概述 真菌病: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真菌基本结构: 孢子:单细胞个体 菌丝:多细胞丝状体 真菌分类: 根据形态 酵母菌:菌落呈乳酪样,由孢子及 芽生孢子组成。 霉菌:菌落呈毛样,由菌丝组成,又称丝状真菌。 入侵深度 浅部真菌:皮肤癣菌属(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通称为皮肤癣菌病,简称癣。 深部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多侵犯免疫功能低下者,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技术开发及艾滋病等因素增多,深部真菌感染增多。 真菌镜检形态 真菌镜下形态 真菌培养菌落形态 第一节 体癣和股癣 【目的要求】 了解体、股癣的常见致病菌及传染方式。 了解股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第一节 体癣和股癣 体癣(tinea corpori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