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君命不偶 同病一同忧
——读《103元的故事》忆明华
1949届 姚曼华(北京)
读了第十一期《校友通讯》,我们在京的校友们被《103元捐款的故事》一文深深感动。正如尹戎生同学说的,陈明华捐献的这103元“奖励基金”,远远不能用103元这个数字来衡量。它不是一笔普通的钱,而是陈明华高尚精神世界的显露;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坎坷不幸、又多年被疾病折磨的明华,至今依然保留着她那“附中人”的真情和爱心,——对此,我的感受是颇多的。
我和明华原在女中附小同学,1943年同时考入附中,一同接受附中师长们的培养和熏陶。那时她家住华山西路,我家住武成路,于是她每早就顺路来约我去上学,下午又一齐回家,她总是看着我走进家门才离开。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感情就日愈深厚了。
我俩都很喜爱音乐。她有着极好的女中音歌喉,可是却不肯轻易表现,只在她高兴时小声地哼哼。不过,对班上或年级的歌咏活动,她总是积极参加的。我那时正醉心于学弹钢琴。记得我家买到钢琴时,明华竟高兴得跳了起来,好象这是她自己的喜事!接着,她就写了一篇作文叫《小手的祝福》,文中满溢着对我的鼓励和亲妹妹般的挚爱。这篇作文曾得到钱闻老师的好评(但他难于看出内容的由来)。
明华在文学文面的兴趣和基础,在班上是突出的。她读遍中外文学名著,速度惊人;小说中主人公的高尚情操深深地影响了年轻的她,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一生的道路。她也时常把好书介绍给我读,于是,我们间又多了许多共同语言。上钱闻老师深刻而生动的语文课,便成了我俩极大的精神享受。我们对写过《小难民自述》的班主任吴大年老师也充满着崇敬。他二位的进步思想、文化素养和为人师表的风范,对明华和我们许许多多的同学影响极大。
1951年,明华与我又先后到北京求学。她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编剧系,如愿以偿地走上了文学道路,毕业后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她告诉过我,电影编辑的工作十分辛苦,她“看稿子看得眼睛都疼了”,“头发也大把大把地掉”,“但是不要紧”。她就是以非常踏实、勤奋和乐观的工作态度来发扬附中人的精神的。
在这期间,她父母相继去世,明华又勇敢地承担起供养弟妹的担子。为此,她必需在不高的工资中节约出一分一角,自己生活得十分清贫拮据……五十年代末,她与部队诗人田苏结婚。田很扑实热情,诗也写得好。有了这位伴侣,明华在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担子减轻了不少,生活也更充实丰富了。然而不幸的是,约在七十年代中期,田苏竟患肝癌与世长辞了。他们又没有个孩子。这给明华的打击实在太大,无疑摧残了她的身心。
以后,我就一直没有机会再见到她,只知道她病了。但她不犯病时,总和我通信;特别是她退休后在昆明居住期间,给我的信中多谈及与附中老同学来往和欢聚的情景,非常珍惜同学们对她的关怀和友谊……
我为《校友通讯》奉上这篇写得很凌乱的稿子,希望校友们能从中看到明华精神世界的一斑。相信明华身体进一步好转后,她会亲自用优美的文笔描绘自己完美的“附中人”形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