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木叶” 林庚 送给大家一首诗——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咏功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陆象山文集》 1、初读课文,思考:问题中所说的“木叶”是什么? 2、文中阐述“木叶”意味的是哪几段? (4~6段) 3、自读第4~6段,思考:古代诗歌中为什么用“木叶”不用“树叶”?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午阴嘉︳清圆 根据上面的认识,讨论:结合课文内容,从特征、意味和适用场合等方面找出“树”与“木”的不同。 *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 选自《唐诗综论》, 是以诗歌艺术手法为探究对象的文艺理论。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既是诗人,又是学者。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 林庚 阅读文章,学会快速阅读 · 删去例子 · 划记观点 · 整理脉络 一、(1-2)陈述现象、提出疑问: “木叶”为何被诗人钟爱。 二、(3-6)解答疑问: “木”与“树”不同的两个艺术特征。 三、(7)作出结论: “木”与“树”一字千里。 结 构 梳 理 阅读1~3段,思考: 作者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什么现象? “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 。 高 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木 树 树 午阴嘉︳清圆 木 浓密繁华 疏朗绵密 树 木 叶茂 碧绿 湿润 疏朗 晴空的秋风叶落的时节 稀疏 微黄 干燥 饱满 浓阴的春夏气息 其二,“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到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 “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何冉冉, 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 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微黄而不飘零,因雨而湿润着。 落叶 黄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飘零中透些微黄 体会感觉是否一样? 树(叶)—— 繁茂的枝叶、密密层层、浓阴、饱满 木 叶 —— 空阔、疏朗、微黄、干燥 落 叶 —— 繁密、湿润、缺少飘零之意 落 木 —— 空阔,无“绵密”(柔和紧密)之意 总结: 第7段的主要内容? 小结。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木叶————————————— ︳ ︳ 相去无几——— ———一字千里 ︳ ︳ 树叶————————————— 概念 艺术形象 疏朗 绵密 暗示性 第7段的主要内容? 全文结构:引题——主体——小结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文化心理暗示 文化传统:历代文学作品、典故所构成的文化氛围。 生活常识暗示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 “说‘木叶’” ,若改为 “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你以为如何?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又是一位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 一是作引子,引出议论话题; 二是作为例证,使得析理有凭有据; 三是调节文气,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具有相对稳定的情感内涵,如“月”“梅”“柳”“菊”“梧桐” “鸿雁”“杜鹃”等。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忧愁的情绪 离别之情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杜鹃夜半犹啼血 ” 忧国志士 思乡 脱俗之境 拓展训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圣洁 、坚贞 感知下列诗句,请辨别“青”与 “绿”意味的不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物理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必修1.ppt
-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必修1.ppt
- 高中物理 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练习课必修1.ppt
- 高中物理 第一章 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必修1.ppt
- 高中物理 第一章 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2必修1.ppt
- 高中物理 真空 落体运动规律 重力加速度必修1.ppt
-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必修1.ppt
-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2 时间和位移1必修1.ppt
- 高中物理 2.1 实验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必修1.ppt
-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4 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必修1.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