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高校“曾留守”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现状和解策略.docx

了解高校“曾留守”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现状和解策略.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了解高校“曾留守”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现状及解策略    一、问题提出   曾留守大学生即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 “在其上大学之前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远离家乡, 外出打工、经商、学习, 曾与其分居1年级以上的这部分大学生”。曾留守大学生问题源于曾留守儿童问题。我国留守儿童群体规模庞大, 在教养层面面临诸多挑战。父母亲情缺失、隔代教养监护不到位、学校教育缺位、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多种因素造成其群体处于弱势地位, 尤其是人格发展等心理问题引发关注,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重点课题之一。”   心理学家傅小兰认为唯有心安, 才能民安。国家的发展, 本质上是人的发展, 必然离不开心理的健康发展, 而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堪忧。目前, 很多留守儿童都已步入大学校园, 成为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学界普遍认为“进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重点关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群体”, 因为留守经历对个体成长造成的潜在影响具有持续效应, 曾留守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解决问题, 从了解问题入手。基于现有研究存在重经验探讨而轻视实证研究的倾向, 一些研究结论难以相互印证, 相应教育举措缺乏针对性。本文从调查入手, 通过心理普查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现状。   二、曾留守大学生心理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目的。了解曾留守大学生在高校学生中的分布及其心理发展现状, 提出针对性教育策略。   (二) 调查方式。应用整群抽样调查法对某高校2016级和2017级学生进行整体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率达到100%。   (三) 调查与统计工具。SCL-90症状自评量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   (四) 结果与讨论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 性别分布。两年共有2394新生接受普查, 含男生1159人, 女生1235人, 分别占到48.4%和51.6%。   (2) 留守情况。统计表明, 2394名大学新生中, 曾留守大学生共有1039人, 占比43.4%;对留守年龄区间进行频次统计, 发现613人在7-12岁期间有留守经历, 人数最多, 随后依次为13-15岁, 4-6岁, 1-3岁。累计留守时间跨度最长达到15年 (从1岁-15岁) , 共计28人次。   2.成长背景   (1) 生源地。频次统计结果显示:曾留守大学生中, 农村地区学生共有909人, 占比87.5%, 非农村地区有130人, 占比12.5%。   (2) 家庭情况。经济方面, 认为家庭经济在当地属于特别困难的有57人, 比较困难的有180人, 一般困难的有402人, 累计百分比为61.5%;结构方面, 独生子女共有219人, 约占21.1%;非独生子女820人, 约占79.9%;父母文化及工作方面, 78%的曾留守大学生父母为初中及以下学历水平, 从业范围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和自由职业者两个领域。   3.曾留守大学生SCL-90症状自评测试结果   (1) 异常心理问题检出率。依据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 (任一因子分达到2.5分即视为异常) , 曾留守大学生中, 在异常范围的学生共有167人, 占该群体比例为16.1%;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共有1355名, 其中, 达到异常标准的学生数为155人, 占该群体比例为11.4%。两相比较, 曾留守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检出率高出近5个百分点。   (2) 相关分析结果。应用相关统计分析的方法对SCL-90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是否存在留守经历”与SCL-90症状测试总均分呈现高度负相关 (P0.01) ;生源地因素、性别因素和家庭经济因素与曾留守大学生的SCL-90症状测试总均分呈现高度负相关 (P0.05) ;留守发生的年龄区间、父母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曾留守大学生的结构等变量与其症状因子测试总均分无相关性。   (3) 均值比较结果与T检验结果。   (1) 曾留守大学生与非曾留守大学生之间均值比较与T检验   均值比较结果显示, 曾留守大学生在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因子等10个症状因子上的得分均值都高于非曾留守大学生群体;进一步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显示, 曾留守大学生群体在10个症状因子上的得分均值与非曾留守大学生得分均值差异显著 (P0.05) 。   (2) 不同生源地的曾留守大学生之间均值比较与T检验   首先进行均值比较, 发现来自农村地区的曾留守大学生在躯体化等10个症状因子上的得分都低于非农村地区来的曾留守大学生。而独立样本T检验测试结果则显示, 农村地区曾留守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5个症状因子上的得分与非农村地区的曾留守大学生得分差异显著 (P0.05) 。   (3) 不同性别的曾留守大学生之间均值比较

文档评论(0)

yyons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