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上皮瘤的超声诊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钙化上皮瘤的超声诊疗 钙化上皮瘤,又称毛母质瘤,是发生于皮肤真皮或皮下组织的良性肿瘤,来源毛囊的毛基质细胞。 1880年由Malhelbe报道并命名 钙化上皮瘤 毛囊由毛杆,毛凸,毛球,毛乳头,毛基质等部分组成 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还不清楚 有研究发现可能与18-三体综合征、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有关,也有学 者认为局部刺激可能为本病诱因 流行病学 占皮肤良性肿瘤约1%; 婴儿到老年人均可发病; 20岁以内发病者占40-50%; 男女之比约为1/1.1-2 单发多见 多发者常伴有其他遗传性疾病 临床表现 发生部位:头面部(尤其是腮腺区)、 上肢、下肢 症状:多无自觉症状,少数有触痛 病程:生长缓慢 体征:圆形丘疹或结节,界限清晰,有一 定活动度,肤色正常或呈淡红、紫蓝色 大小:75%小于15mm 病理 大体:包膜完整,囊内钙化或呈豆腐渣样结构,质硬且脆。 镜下:实质可见嗜碱细胞(未成熟毛母质细胞)和影细胞(成熟已角化毛发细胞);间质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可见钙化、骨化及异物巨细胞反应。 瘤实质和间质可形成囊肿 影细胞是诊断毛母质瘤的必要条件 嗜碱细胞和影细胞的比例反映肿瘤所处的阶段,嗜碱细胞越多,肿瘤发生时间越短 超声检查方法 钙化上皮瘤位置浅表,首选超声检查方法 探头频率10MHz以上,尽可能选择较高频率。将聚焦调至近场,对于突出于皮肤的结节涂厚层耦合剂以利于超声探测 皮肤表面不规则者可采用水浴法。 超声表现 病变位于表皮组织深部,皮下脂肪层浅处,紧贴皮肤,距离体表1mm~3mm,大小5mm~30mm,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质硬可推动,与皮肤粘连,边界清晰;呈实性或混合性回声,周边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低回声环绕 部分病变无钙化,一般认为钙化是继发改变 超声分型 钙化性上皮瘤超声表现多样,文献报道的超声分型也较多,较为实用分型为: 钙化型:弧形钙化、点状钙化、斑片状钙化 无钙化性:实性肿块型、囊性肿块型 超声图像差异可能与肿瘤所处阶段不同有关 钙化型 1.弧形钙化 2.斑片状钙化 3. 点状钙化 1. 2 3. 无钙化型 1.厚壁囊性 2.实性 1. 2. 结节周边低回声边缘是 本病超声特征之一 CDFI表现 内部及周边可见彩色血流信号; 随着病变内部钙化的增加,血流信号减少, 单纯强回声型病变内部无彩色血流信号。 CDFI表现 毛囊炎、疖、痈、痣、皮赘、脂囊瘤、皮脂腺囊肿(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皮肤纤维瘤、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血管瘤、血管角皮瘤、淋巴管瘤、汗孔瘤、基底细胞癌、钙化上皮瘤 皮肤层来源的肿块 皮肤层来源的肿块病理类型繁多,鉴别不仅要依据声像 图特征、还要参考病史、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年龄 鉴别诊断 有钙化浅表肿块:皮样囊肿、钙化上皮瘤 血管瘤、炎性结节、转移淋巴结内钙化 无钙化浅表肿块:藏毛窦、皮脂腺囊肿、毛囊炎、疖、痈、痣、皮肤纤维瘤、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血管瘤、血管角皮瘤、淋巴管瘤、汗孔瘤、基底细胞癌 女,3岁,左耳后肿块 局部隆起,淡红色 超声诊断:钙化性上皮瘤 病理:钙化上皮瘤 肌注部位钙化 多见于臀部,有药物肌注病史 超声鉴别:肌肉注射部位的脂 肪层内不规则形钙化斑,无血 流信号(部位+病史) *药物引起局部脂肪坏死,继发 炎症及钙盐沉积 女,33岁,右前臂包块, 局部皮肤青色 浅表血流瘤血流缓慢易形成 血栓,久之可见静脉石形成 超声鉴别:形态不规则、质 地软压之变形,典型者内部 呈网络状改变,探头加压放 松后血流信号增多 血管瘤伴静脉石形成 腰部皮下多发结节 超声鉴别: 1. 病史(重要) 2. 多发性,形态不规则 皮下和肌层内都可见 皮肌炎 乏血供浅表血管瘤,与钙化上皮瘤鉴别困难,以下几点可助鉴别: 1.低回声肿块伴短棒状高回声(为静脉管壁的回声) 2.形态不规则,质地软,压之形变 3.无低回声晕环 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 即草莓状血管瘤:婴幼儿常见,病变隆起于皮肤,紫红色,加压不退色。位于真皮层,由增生毛细血管组成,可能自然消退。 超声表现:婴幼儿皮下类实性高、低或混合回声,界清,CDFI:瘤体内血流信号丰富,深部可见粗大营养血管。 依据临床表现与钙化性上皮瘤鉴别不难。 皮脂腺排泄受阻形成潴留性囊肿,多见于皮脂腺分布密集的部位,目前多主张将其归为表皮样囊肿 超声鉴别:肿块浅方有低回声暗带延伸至表皮,呈“苹果征” 皮脂腺囊肿 表皮样囊肿:多位于头颈面部及躯干易摩擦受伤部位,肿块与皮肤粘连,内部充满角化物,无皮肤附件成分,内壁为为角花性鳞状上皮。 超声鉴别:紧贴皮下边界清晰囊性或类实性肿物,内部回声因病程不同而表现复杂,“洋葱皮样”是其特征 一般无血流信号

文档评论(0)

130****86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