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知识培训》.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染病知识培训; 瘟疫、战争、饥荒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它们时常并驾齐驱,肆虐人间,不仅带给人类痛苦与恐慌,而且也导致社会的衰退甚至国家的消亡。; 14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鼠疫(黑死病),死亡了2000万人,减员约1/4。 17至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天花,造成1.5亿人死亡。 19世纪末至20世纪在亚欧美非发生的鼠疫,导致1000万以上人死亡。 1918年发生在亚欧美非的流感,则使2500万人死亡.; 人类历史上还有不少重要的传染病 结核病(在解放前的中国,占各种死因的首位)、疟疾(甲古文中有记载)、 伤寒(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流行性脑膜炎(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流行)、 白喉(1583~1618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流行)、 炭疽(抗生素出现之前死亡率在20%~30%)、 麻疹(婴幼儿常见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 斑疹伤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战争瘟 疫”)等。; 虽然由于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和相应的预防措施,一些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在占世界人口约75%的发展中国家,传染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40种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 1995年全球死亡5 200万人中,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占32%。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全球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传染病流行和爆发不断发生。;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在“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惊呼:“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199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就是:“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2002年我国报告的前10位 传染病发病例数;我国传染病发病情况严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1989年2月21日通过,1989年9月1日起施行. 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12月1日起实施。 . ;; ??、分类管理 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 共39种。;甲类2: 鼠疫、霍乱 乙类2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甲型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种;三、报告时限、方式和程序 ;1.法定报告单位:各级医疗保健机构 ;1)甲类:霍乱、鼠疫 乙类按甲类管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炭疽中的肺炭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3年5月9日签署国务院第376号令,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1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 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到指定的医疗机构。; 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按照条例的规定履行职责,对有关部门和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谢 谢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