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埃及文物被刻“到此一游”,我们都该反思
5月25日晚上,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出现中文“到此一游”的消息引发众多网友关注。随后网友“人肉”出了“到此一游”的嫌疑人可能是一名15岁的中学生,再次引发网友们的争议。(5月26日新华网)
实话说,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到此一游”的“靓影”并不少见。不论是人文建筑景点,还是自然观光景区,几乎随处可见手写或刀刻的“×××到此一游”,似乎只有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才能像孙悟空在如来佛手指上书“齐天大圣到此一游”一般,让更多的人“铭记”其大名,给世人留下点活过且过得精彩的证据。
只是孙悟空是虚构的,其“到此一游”也是写在如来手指上,谈不上什么大的破坏。而现实版的“到此一游”,不管是在中国故宫太和门附近一口大缸刻上“梁齐齐到此一游”,还是在埃及的3500多年前文物上刻下“丁锦昊到此一游”,客观上都会对文化遗产或者人文景观带来损害,拷问着游客的文物意识及道德素质。
当然,有人会说,“到此一游”之所以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当地文物部门管理不力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中国游客的个人因素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泰国大皇宫门前草地上摆设出“请勿践踏”的中文告示牌,法国卢浮宫外“禁止随意大小便”的中文标示,都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究其原因,避不过一个素质问题。十多年前中国游客还很少走出亚洲,但如今中国却成了全球旅游业最重要的市场,拥有海外消费最多的游客,这当然不是坏事,至少是中国崛起的一个象征。然日益增长的游客却没有体现出相应的文明素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过马路时闯红灯、随地吐痰等等行为,都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文物保护法律意识淡薄,也在事件中显露无遗。一个惨痛的事实,就是《文物保护法》已颁布实施十多年,但“许多人都不知道这部法律”。没有法律的震慑,游客在文物上刻划便肆无忌惮。不仅如此,有法可依虽是前提,违法必究更是关键,大家不妨再想一想,在中国又有多少人因“到此一游”受过处理呢?
进言之,我们更要清楚,“丁锦昊”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群人的象征。在对丁锦昊进行批判的时候,我们不妨先反思一下,那些不文明的行为,我们真的从来没做过吗?别的先不说,单就网友“人肉”丁锦昊个人信息并黑掉其曾经就读的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官网而言,此类行为就很难称得上是文明与公正。
总之,游客在旅游中的行为,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国民的整体素质。如今怎样批判丁锦昊并不重要,该如何避免更多的“丁锦昊事件”发生才是关键。其实,对于这一切,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提高国民素质,普及文物保护法律,则“丁锦昊事件”就能休矣。
无论如何,中国式“到此一游”绝非文明之举,也因此,对于这种行为的反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文明的体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往往只有在“丢人丢到国外”的情况下,我们才对公民素质、文明等格外关注,这种强烈的情绪之中究竟有多少是对文明的切实渴求,又有多少是与国家荣誉和国民耻感相关,仍需细心甄别。
无须远赴埃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到此一游”相类似的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前不久,深圳市交通管理部门开始对行人的闯红灯行为执行新的处罚标准,违规者会被处以20至100元的罚款,最高罚违法信息会被永久保存并影响车驾管业务,暴力抗法者或被追究刑责。在新规施行的第一天,一位大妈因闯红灯被交警扣下,执勤交警让其穿上“绿马甲”,但大妈却怎么也不配合,连说了四五十次“烦死了”.
也是关乎素质。几天前,深圳网友“@徐同学的拖油瓶”发了一条微博,内容大致是“深圳素质!请注意这是在深圳地铁,大剧院站!下班高峰期!大概在6点左右!慢慢的!我发现我慢慢爱上深圳这座城市了!”微博附了张照片,照片中的乘客们均自觉靠扶手电梯右侧站立、空出左侧通道。这样一条微博迅速被转发数千次,并引发全国各地网友热议,有人说这是文明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种基本生活文明被热议本身,即反映出文明的稀缺。
回到“丁锦昊到此一游”一事。“丢人丢到国外”固然不该,但我们同样应该注重的,是我们“身边的文明”.不只是在埃及文物上刻字才该让人“无地自容”,在没有国家荣誉等情绪掺杂其间的情况下,对于闯红灯、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也能自觉抵制,也能心存耻感,才是文明的真正体现。
如今丁锦昊父母已公开道歉,对于一个孩子的不当行为不应过分苛责甚至不依不饶。某种意义上,人肉也好,谩骂也罢,同样是不文明的表现。用不文明的举动去声讨另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换不来我们期待的文明。
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热播 引发社会关注“父教缺失
近日,来自网上的一份调查显示,81%的受访者感觉当前社会父教缺失现象普遍。其中,24%的人觉得“非常普遍”。仅19%的人选择“不太普遍”或“不普遍”。超过四成受访者(42%)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