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中医院
内科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二0一二年
肺胀中医诊疗方案
肺胀相当于西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肺胀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一、诊断
本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医内科学(新世纪教材)》进行诊断。
诊断要点:
1.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 2.常因外感而诱发。其他如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 3.典型者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煽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病情轻重不一,每因感受外邪加甚而致伴有寒热表证。 4.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或并发悬饮、鼓胀、癥积、神昏、谵语、痉厥、出血等症。 二、检查
1.常规检查:三大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心肌酶、BNP等。
2.专科检查:胸部X线检查及CT检查、痰培养等。
三、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外寒内饮证
症状:咳嗽,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或有恶寒发热,头痛,头面浮肿等,舌苔白滑,脉浮者。
治法:解表蠲饮,止咳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麻黄、桂枝、白芍、细辛、干姜、五味子、法半夏、茯苓、杏仁、枳壳、泽泻、丹参、甘草。
加减:痰多胸满不能平卧加葶苈子、枳壳泻肺祛痰;饮郁化热,烦躁而喘加石膏兼清郁热。
2.痰热蕴肺证
症状:喘息气粗,胸满,痰黄或白,粘稠难咳,或有发热,微恶寒,口干,馊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柴芩温胆汤加减。柴胡、黄芩、法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茯苓、桔梗、浙贝母、杏仁、前胡、矮地茶、甘草。
加减:痰热内盛,痰粘不易咯出者加瓜蒌皮清热滑痰利肺;喘息不能平卧加葶苈子泻肺平喘;饮伤而痰量已少酌减苦寒之味,加麦门冬等养阴。
3.痰热夹瘀证
症状:咳嗽,痰多黄稠,气促,口干不欲饮,唇绀,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数。
治法:清热化痰,活血化瘀。
方药:清金畅肺饮。黄芩、瓜蒌皮、桔梗、杏仁、浙贝母、葶苈子、虎杖、赤芍、陈皮、甘草。
加减:腹胀大便不畅加厚朴、大黄通腑除壅。喘息不能平卧还可加三子养亲汤化痰下气平喘。
4.痰蒙神窍证
症状:神志恍惚,谵妄,烦躁不安,嗜睡,昏迷,或肢体颤动,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黄,舌质暗红,脉细数。
治法:涤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茯苓、橘红、胆星、法半夏、竹如、枳实、菖蒲、浙贝母、杏仁、远志、郁金、甘草。
加减:痰热内盛,身热,烦躁加黄芩、葶苈子、天竺黄清热化痰;热结大肠,腑气不通加增液承气汤。
5.肺脾两虚证
症状:喘促,咳痰清稀,脘痞,纳差,饥不欲食,面色无华,怕冷,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陈皮、法半夏、白参、茯苓、白术、五味子、黄芪、干姜、细辛、甘草。
加减:食少便溏加淮山、薏苡仁、厚朴等和胃理气渗湿。
6.肺肾两虚证
症状:呼吸浅短,气怯声低,甚至张口抬肩,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或胸闷,心慌,舌淡或黯紫,脉沉细数无力
治法:益肺补肾,纳气平喘
方药:补肺汤加减。黄芪、人参、冬花、干地黄、茯苓、厚朴、桑白皮、紫菀、橘皮、五味子、苏子、麦门冬、大枣、法夏。
加减:兼有阴伤低热,舌红少苔加地骨皮、北沙参等滋阴清热;气虚瘀阻,唇绀明显加丹参等活血通脉。
(二)其他治疗
1.中成药治疗
(1)若痰稠难咳者,可配合选用蜜炼川贝枇杷膏祛痰止咳平喘,用于急性肺脓疡、急慢性气管炎、喘息型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症见咳吐腥臭脓血痰液或咳嗽痰多,喘息痰鸣。口服,一次4~5ml,一日3次。
(2)若伴有发热、痰稠色黄者,可选用痰热清注射液清热,化痰,用于风温肺热病属痰热阻肺证。静脉滴注,每次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一日1次。
(3)若痰热已去,偏于血瘀者,可配合选用川芎嗪注射液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肺心病、肺动脉高压、肺气肿、肺纤维化、慢性呼吸衰竭等。一次120mg,稀释于250ml~500ml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4)若痰热已去,表现为体倦乏力者,可配合选用生脉注射液益气养阴。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气短、汗出、脉欲绝等具有上述证候者。静脉滴注:一次20-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次。也可选用金水宝胶囊补益肺肾,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久咳虚喘。口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