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爆咋典型事故案例分析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险化学品爆炸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5.1.1新疆某电厂“5.13”油罐爆炸人身死亡事故 2005年5月13日新疆某电厂在加装点火油罐排空装置工作时,导致2号油罐发生爆炸,随后1号油罐发生燃烧、爆炸事故。事故造成现场五人死亡,一人受伤的惨痛教训。 5.1.1.1事故经过 电厂装有4台200MW机组。电厂锅炉点火用柴油有2个1000m3的储油罐。为使油罐作业时残油全部回收,该厂进行了一项对两个油罐加装排空装置的技改工作。5月10日,新疆某公司共7名员工从事电厂油罐加装排空装置工作(未签定合同),办理完工作票及动火作业票许可手续后,当日下午在库区外部配置了管件。从5月11日至12日施工人员在库区内在动火监护人的监护下从事了气割、电焊等相关作业,完成了输油泵法兰安装及管件配置等工作。5月13日15时许,工作负责人及临时聘请的5名劳务工到达油库区,并与动火监护人(电厂消防队员)一同进入工作现场。约15时40分左右,当动火执行人在电焊连接2号油罐上部排空管道时,油罐突然发生爆炸,继而引起1号油罐起火,当即造成雇佣的4名民工和电厂动火监护人等5人死亡、1名民工受伤,并引发大火。 5.1.1.2事故原因分析 在电焊连接2号油罐上部排空管道时,电厂和施工方对现场风险分析不够,当时油罐内还有100t的油,且没有进行油罐内油气的排空工作,即进行电焊操作,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动火监护人的监护不到位,安全交底没交待清楚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施工作业安全措施不足,工作人员未能按要求对焊接油罐采取隔离措施便直接进行电焊工作,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没有认真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求,没有认真履行工作票制度和操作票制度,这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5.1.2上海浦东新区浦三路杨高南路一家加油气站发生爆炸事故 2007年11月24日7时50分,随着一声巨响,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三路一处正在施工的加油气站发生爆炸。2名现场施工人员当场死亡,距离爆炸中心不远的2名行人也被炸飞的混凝土块击中头部死亡,另有39人不同程度受伤。加油站附近的泰祥商务酒店、农工商超市等建筑物的玻璃破碎,整个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800余万元。 5.1.2.1事故经过 2007年10月12日浦三路加油气站开始停业检修,到11月23日工程基本完工,24日进行三个储气罐的气密性试验(压缩空气),这时施工人员胡建军在没有办理电焊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就擅自对2号储气罐进气管进行电焊接(该管道与储气罐相通,有隔离门未隔离),溅出的 \o 火星 火星引燃了罐中残气(储气罐未进行气体置换,就进行气密性试验,罐中的残气随压缩空气进入与之相连的管道中),进而导致了爆炸事故。2名现场施工人员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靠浦三路的一台平时为助动车加气的加气装置已经面目全非,约40㎡的地下贮气罐被炸出地面。东侧的杨高南路、西侧的浦三路,包括更远处的昌里东路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碎石,一只直径半米左右的铁桶,将杨高南路的非机动车道砸出了一个坑。周围的建筑物窗玻璃被震碎,房顶被砸出个大窟窿;很多等公共汽车的群众被碎石片砸中;一名妇女刚刚骑车经过那里,当场被一块飞来碎石击中头部。急救人员赶到后,发现该妇女已经不治身亡,距爆炸现场已300m开外。 5.1.2.2事故原因分析 在加油气站停业检修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违章作业,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在不了解现场存在的风险和做好安全隔离措施下进行焊接作业,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在未对与管道相通的2号储气罐进行有效安全隔离的情况下,用压缩空气对管道实施气密性试验,导致储气罐内未经清洗置换的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引起化学性爆炸,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施工作业安全措施不足,工作人员未能按要求对焊接管道采取隔离措施便擅自直接进行电焊工作,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没有执行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没有履行工作票制度和操作票制度,这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5.1.3广东省东莞某啤酒公司员工中毒事故 5.1.3.1事故经过 2008年1月7日,东莞某啤酒公司酿造车间一员工在硅藻土间进行硅藻土作业时,自行进入硅藻土罐后因吸入过高二氧化碳窒息死亡,当值班长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直接下到硅藻土罐救人,也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5.1.3.2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在既没有弄清原因、又没有采取基本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 (2)企业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虽有应急预案但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指导应急救援工作。 (3)企业对长期封闭空间可能造成缺氧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力,职工缺乏安全意识和基本的应急常识及自救互助能力,作业程序不规范,作业前没有对作业现场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4)企业没有为作业人员配备自救器、防毒面具等个人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