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泥混凝土抗冻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用快冻法测定水泥混凝土抵抗水拌和负温共同反复作用的能力。
本方法适用于以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率和相对耐久性指数作为评定指标的水泥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本方法特别适用于抗冻性要求高的水泥混凝土。
仪器设备
2.1快速冻融试验装置:能使试件固定在水中不动,依靠交换液体的温度变化而连续、自动地按照本方法第4条的要求进行冻融的装置。满载运行时冻融箱内各点温度的极差不得超过2℃。
2.2试件盒:橡胶盒(也可用不锈钢板制成),净截面尺寸为110mm×110mm,高50mm。
2.3动弹性模量测定仪:共振法频率测量范围100HZ~20K HZ。其它设备应符合T0563的要求。
2.4台秤 :量程不小于20㎏,感量不大于10g。
2.5热电偶电位差计:能测量试件中心温度,测量范围-20℃~20℃,允许偏差为±0.5℃。
试样制备
3.1试样制备应符合T0551的规定。
采用100mm×100mm×400mm的棱柱体混凝土试件,每组3根,在试验过程中可连续使用。除制作冻融试件外,尚应制备中心可插入电偶电位差计测量的同样形状、尺寸的标准试件,其抗冻性能应高于冻融试件。
3.2也可是现场切割的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400mm。
试验步骤
4.1按T0551《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方法》规定进行试件的制作和养护。试验龄期如无特殊要求一般为28d。在规定龄期前的4d,将试件放在20℃±2℃的饱和石灰水中泡,水面至少高出试件20mm(对水中养护的试件,到达规定龄期时,可直接用于试验)。泡4d后进行冻融试验。
4.2泡完毕,取出试件,用湿布擦去表面水分。按T0564《水泥混凝土动弹性模量试验方法(共振法)》测横向基频,并称其质量,作为评定抗冻性的起始值,并做必要的外观描述。
4.3将试件放入橡胶试件盒中,加入清水,使其没过试件顶面1mm~3mm(如采用金属试件盒,则应在试件的侧面与底部垫放适当宽度与厚度的橡胶板或多根直径3mm的电线,用于分离试件和底部)。将装有试件的试件盒放入冻融试验箱的试件架中。
4.4按规定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4.4.1每次冻融循环应在2h~5h完成,其中用于融化的时间不得小于整个冻融时间的1/4。
4.4.2在冻结和融化终了时,试件中心温度应分别控制字-18℃±2℃和5℃±2℃。中心温度应以测温标准试件实测温度为准。
4.4.3在试验箱内,各个位置上的每个试件从3℃降至-16℃所用的时间,不得少于整个受冻时间的1/2,每个试件从-16℃升至3℃所用的时间也不得少于整个融化时间的1/2,试件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8℃。
4.4.4冻和融之间的转换时间不应超过10min。
4.5通常每隔25次冻融循环对试件进行一次横向基频的测试并称重,也可根据试件抗冻性高低来确定测试的间隔次数。测试时,小心将试件从试件盒中取出,冲洗干净,擦去表面水,进行称重及横向基频的测定,并做必要的外观描述。测试完毕后,将试件调头重新装入试件盒中,注入清水,继续试验。试件在测试过程中,应防止失水,待测试件须用湿布覆盖。
4.6如果试验因故中断,应将试件在受冻状态下保存在原试验箱内。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试件处在融解状态下的时间不宜超过两个循环。
4.7冻融试验达到以下三种情况的任何一种时,即可停止试验。
4.7.1冻融至300次循环。
4.7.2试件的相对动弹模量下降至60%以下。
4.7.3试件的质量损失率达5%。
试验结果
5.1相对动弹模量P按下式计算:
P=(fn)2/(f0)2×100 (T0565-1)
式中:P—经n次冻融循环后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
fn—冻融n次循环后试件的横向基频(HZ);
f0—试验前的横向基频(HZ);
以3个试件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结果精确至0.1%。
5.2质量变化率Wn按下式计算:
Wn=(m0-mn)/ m0×100 (T0565-2)
式中:Wn—n次冻融循环后的试件质量变化率(%);
m0—冻融试验前的试件质量(kg);
mn—n次冻融循环后的试件质量(kg)。
以3个试件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精确至0.1%。
5.3相对耐久性指数Kn按下式计算:
Kn=P ×N/300 (T0565-3)
式中:Kn—经n次冻融循环后的试件相对耐久性指数(%);
N—达到本试验4.7款规定的冻融循环次数;
P—经n次冻融循环后3个试件的相对动弹模量平均值(%)。
精确至0.1%。
5.4当P不大于60%或质量损失率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