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疗微生物学病毒的感染和免疫;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 产前 胎盘 风疹、巨细胞病毒、梅
毒螺旋体、弓形体、淋
病奈瑟菌
围产期 已感染的产道 衣原体
产后 哺乳 直接接触巨细胞病毒、乙
型肝炎病毒
生殖细胞 人基因组含病毒DNA 多种反转录病毒; 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 CPE):
病毒大量复制过程中可损伤细胞核、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导致细胞裂解死亡。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 ;;CPE;呼肠病毒感染感染回肠上皮细胞电镜照片;CPE;包涵体;包涵体;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
;;(三)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病毒的免疫逃逸(Viral mechanisms of escape of immune responses)是反映病毒毒力的另一重要因素。病毒通过逃避免疫监视、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免疫反应发生等方式来逃脱免疫应答。有些病毒通过编码特异性抑制免疫反应蛋白质实现免疫逃逸。有些病毒形成合胞体让病毒在细胞间传播逃避抗体作用。 ;病毒逃逸免疫应答举例;三、病毒感染的类型;潜伏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引发唇疱疹;潜伏性病毒感染:带状疱疹; 慢发病毒感染:库鲁病;;;四、病毒与肿瘤;已知与人类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病毒:; 虽然细胞转化是肿瘤形成的第一步,但不是形成肿瘤的必经步骤。相反,长时间无限增殖的细胞比正常细胞更易于突变或基因重排。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干扰素(Interferon, IFN) ;天然干扰素α 、β、γ三型的特性比较;干扰素抑制病毒蛋白翻译的两种途径示意图;特异性免疫; IgG、IgM、IgA三类免疫球蛋白都有中和抗体的活性,但特性不同。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生后6个月的婴儿保留母体的IgG,较少患病毒性传染病。IgM不能通过胎盘。如在新生儿血中测得提示有宫内感染。IgM也可作早期诊断。SIgA存在于黏膜分泌液中,可阻止病毒的局部入侵。; (二)细胞免疫
CTL:可通过其抗原受体识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裂解和细胞凋亡靶细胞,达到清除或释放在细胞内复制的病毒体,从而在抗体的配合下清除病毒,因此被认为是终止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
活化的Th1:可通过分泌IFNγ、 TNF 多种细胞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思考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