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头影测量分析129P.pptVIP

  1. 1、本文档共1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线头影测量分析129P

X线头影测量分析 Cephalometrics Analysis 简介 1934年Hofrath and Broadbent 提出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运用于临床 通过测量X 线头颅定位照相所得的影像,对牙颌、颅面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颌、颅面的检查诊断由表面形态深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它是正畸临床诊断及治疗设计的一种重要手段. 简言之:通过对X片进行分析、测量,从而了解牙颌、颅面骨骼及软组织发育状况及相互关系 。 一、主要应用 研究颅面生长发育 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 确定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计划 研究矫治中,矫治后的变化 外科正畸的诊断和矫治设计 下颌功能分析 1.研究颅面生长发育 不同个体同一年龄段—横向研究颅面发育 同一个体各年龄段---纵向研究颅面发育 明确了颅面生长发育机制,快速生长期的年龄、及对颅面生长发育的预测。 2.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 3.确定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计划 5.外科正畸的诊断和矫治设计 通过X线对颅面畸形患者进行分析 得出畸形的机制 确定部位、方法及需要移动或切除的部位 头颅定位的关键在于:定位仪上左右耳塞与眶点指针,三者构成一与地面平行的恒定平面。 2.头影图的描绘 传统描图工具: 观片灯、硫酸纸、毫米尺、半圆仪及硬质尖锐的铅笔等 X线头影图像上,因头颅本身厚度或个体两侧结构不完全对称而出现的左右影像不完全重合 常用头影测量标志点 标志点:用来构成一些平面及测量内容的点 1.解剖的,真正代表颅骨的解剖结构 2.引伸的,如两测量平面相交的一个标志点 1、硬组织测量标志点 1.颅部标志点(5个) 硬组织测量标志点 2.上颌标志点(7个) 3.下颌标志点(10个) 软组织测量标志点(12个) 额点(G):额部之最前点 眼点(E):睑裂的皉点 软组织鼻根点(Ns):软组织侧面上相应之鼻根点 鼻尖点(Prn):鼻尖之最前突点 鼻下点(Sn):鼻小柱与上唇之连接点 上唇缘点(UL′):上唇粘膜与皮肤的连接点 上唇缘点(LL′):下唇粘膜与皮肤的连接点 上唇突点(UL):上唇的最突点 上唇突点(LL):下唇的最突点 软组织颏前点(Pos):软组织颏部之最前点 软组织颏下点(Mes):软组织颏部之最下点 咽点(K):软组织颈部与咽部的连接点 1.基准平面:头影测量中相对稳定的平面 SN 平面(前颅底平面):由蝶鞍点与鼻根点的连线组成 FH 平面(眼耳平面):由耳点与眶点的连线组成 Bolton平面– Bolton点与鼻根点连线 2、测量平面 腭平面(PP):由前鼻棘点与后鼻棘点的连线组成 全颅底平面(Ba-N):颅底点与鼻根点的连线 合平面(OP): 解剖合平面 :第一磨牙咬合中点于上下切牙间中点连线。 功能合平面:6及乳4或4的合接触点 下颌平面(MP): 颏下点与下颌角下缘的切线 通过下颌骨下缘最低点的切线 下颌角点与颏顶点的连线(Go-Gn) 下颌枝平面 面平面(N-Pog):由鼻根点与颏前点的连线组成 Y轴(S-Gn):蝶鞍点与颏顶点的连线组成 全颅底平面 2、软组织测量平面 审美平面(E线):通过鼻尖与颏部最凸点的切线 常用硬组织测量项目 每一个项目有特定意义说明相应结构的特征或生长变化趋势! 必须综合的评价各项测量指标,才能明确畸形机制,作出正确诊断! 下颌平面角(MP-FH):下颌平面与FH平面的交角 Y轴角:蝶鞍中心点与颏顶点连线与眶耳平面之前下交角 面角(NPog-FH):面平面与眶耳平面相交的后下交角 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 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后上交角 上下中切牙角(U1-L1):上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上前面高(N-ANS):以FH为参照,N点和ANS点两点间的垂直距离 面部高度测量项目 -测量内容 MP-SN angle:与下颌平面角类似 全面高(N-ME) :从前鼻棘至颏下点的距离 上面高(N-ANS):以FH为参照,ANS点和ME点两点间的垂直距离 下面高(ANS-ME):以FH为参照,ANS点和ME点两点间的垂直距离 常用的头影测量分析法 Tweed分析法: 测量由眶耳平面(FH)、下颌平面(MP)、下中切牙长轴延长线所组成的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颌面三角形 90° 98° 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 65° 54° 下中切牙-眶耳平面角(FMIA) 25° 28° 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FMA) 白人 成都 正常值 意义: FMIA为65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