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球囊扩张术结合感应电刺激的临床中的应用.pptVIP

导管球囊扩张术结合感应电刺激的临床中的应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应电作用—提高感觉 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 P物质 是吞咽和咳嗽反射的原动力 由喉及上呼吸道迷走神经释放的 P物质 →反射 →显性和隐性误吸 →吸入性肺炎 逆向电刺激: 刺激感觉神经或经细传入纤维传出的轴突反射和背根反射冲动可使外周端末稍释放P物质 口干征 电刺激对唾液腺受放射损伤造成的口干征,可能会有一定改善。 感应电治疗的适应症 废用性肌萎缩 肌张力低下 癔症性瘫痪、癔症性失语 软组织粘连 血循环障碍 尿潴留 腰肌劳损 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是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对吞咽障碍肌群进行电刺激,促进其收缩和功能恢复,以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是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的一种。 产品特点——固定电刺激活动电刺激 连接控制手柄 CH2:连接电刺激手柄 CH1:连接四芯电疗输出线 产品特点——治疗电极 类型 结构图 特点及适用范围 自粘性电极 蝴蝶形自粘性电极 根据治疗目的固定于相应的肌群进行电刺激 方形自粘性电极 作为参考电极用,构成完整通路 产品特点——治疗电极 类型 结构图 特点及适用范围 手持电极 球状电极 适用于小面积刺激,可刺激单侧舌骨上下肌群。 板状圆形电极 适用于较大面积刺激,可刺激单侧舌骨上下肌群。 Y状电极 同时刺激双侧舌骨上肌群及舌骨下肌群。 棉签电极 刺激软腭或舌面,使用前应将医用棉签头部充分浸泡生理盐水后,再将医用棉签插入电极杆中。医用棉签为一次性使用。 不同电刺激方式 M1模式 M2模式 M3模式 固定电极 移动电极 产品特点——治疗模式 产品特点——固定电极M1 固定电极模式 M1模式(处方模式) 内置程序,快速开始治疗 位置描述:通道1紧位于舌骨上方,水平排列;通道2正中线排列,分别置于甲状切迹上、下方。 适用情况:对伴有原发性会咽谷滞留和喉部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 位置描述:中线两侧垂直排列通道,通2放置于甲状软骨上切迹上方(注意不要靠近颈动脉窦)。 适用情况:大多数咽及喉部运动缺陷。 参考资料:窦祖林主编《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 产品特点——固定电极M2 固定电极模式 2. M2模式(专家模式) 参数开放可调,专家自定义程序输出。 脉冲频率: 20Hz~100Hz可调 脉冲宽度: 100μs~400μs可调 脉冲波形: 双向对称波,正负脉冲间隔为100μs 通断调制: 脉冲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1s~10s可调 脉冲的维持时间:1s~55s可调 脉冲的断电时间:3s~75s可调 产品特点——固定电极M3 固定电极模式 3. M3模式(训练模式) 活动饮水吞咽训练 手动释放:通过控制手柄的手动释放键 进行操作,按一次输出一个完整脉冲群 产品特点——移动电极 移动电极模式 利用移动电极,进行活动性电刺激 恒压输出:电极活动时,输出安全舒适; 伴随进食功能,进行活动性训练; 主动+被动,帮助吞咽功能重建。 第三部分 导管球囊扩张术结合感应电刺激的临床中的应用 病例分享 * * 导管球囊扩张术结合感应电刺激的临床中的应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 副主任语言治疗师 万桂芳 第一部分 导管球囊扩张术 概念 用适当号数球囊导管经鼻孔或口腔插入食道,确定进入食道并完全穿过环咽肌后,用分级注水的方式向球囊内注水,持续扩张环咽肌,恢复其功能。 主要应用于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 扩张环咽肌 球囊扩张术的创始 创始于2005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窦祖林教授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创新性地使用改良式导管球囊扩张技术 脑干病损后环咽肌不开放/开放不完全 导管球囊扩张术的发展 近10年来在全国各地推广与应用,各大医院开展此技术,使得大量临床患者受益 每年都有大量文章发表在包括《Dysphagia》、《stroke》、《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国内外的相关领域高级刊物上。 获奖: 2015年以《导管球囊扩张术在吞咽障碍中的应用》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 导管球囊扩张的作用机制 球囊扩张治疗脑干病变后上食管括约肌障碍的机制研究,粤科基办字[2010]3号,编号:10151008901000157 胡佑红,卫小梅,窦祖林等.导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功能障碍的机制[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2011,01(1):82-87. DOI: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1.01.017. 导管球囊扩张术的应用 脑干损伤常导致环咽肌失弛缓 脑干外伤 脑干梗死 脑干炎 鼻咽癌放疗后也会产生环咽肌的良性狭窄 环咽肌功能障碍 松弛/开放 缺乏 松弛/开放 不完全 松弛/开放 时间不当 窦祖林,万桂芳,王小红等.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2例报告[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

文档评论(0)

zhanglaif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张来法,1962年生人,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教育本科学历,嘉祥县农业局农业经济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济宁市十大科技精英、市百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称号。共获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15项,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6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