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散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阴霾——论当代台湾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docxVIP

驱散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阴霾——论当代台湾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文学与艺术学研究 驱散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阴霾 ——论当代台湾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孙慰川王欣 内容提要 20世纪60至70年代。台湾电影里的女性形象被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阴霾所笼 罩,4e电4r-J被矮化、边缘化和色情化。80年代,大胆反抗男权、走向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登上银幕。 90年代以来,女性形象更趋多元化,并受到酷儿理论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当代台湾电影中的女 性形象经历了一个从被刻意歪曲、到被努力还原、继而被深度探究的嬗递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当 代台湾电影与菲勒斯中心主义艰难博弈的过程。 关键词 台湾电影 女性形象 菲勒斯中心主义 孙慰川.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学系教授 210097 王 欣.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210097 在台湾影片《阿婴》(1993)里,女主角阿婴的脸 工作完全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家中的男性想 上始终涂抹着厚厚的白色脂粉,而片中其它角色的 干什么所决定的。父亲养鸭子,所以养鸭子就是她的 脸上均未涂粉。对于该片的这一设计,或许可以做这 工作。倘若小月被哥哥带走,那么哥哥唱歌仔戏的行 样的凑解:在历史的长河里,女性的真实面貌一直无 当也一定就是她将要从事的行当。不论她是否愿意, 法得以呈现。事实上,在台湾电影中,女性的真实面 她的生存只能听命和依附于父兄。因此,小月是典型 貌确曾被无形的脂粉遮盖,被菲勒斯中心主义【1I所扭 的被父权制压抑的女性形象。 曲,甚至妖魔化。本文将尝试揭去遮盖在女性形象上 在另一部健康写实电影《蚵女》(1964)中,养蚵 的种种“脂粉”,研究台湾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 女阿兰一直不能嫁给自己心仪的小伙子,不是因为 其成因。 两个人不相爱,而是由于父亲的阻挠。在父亲眼里, 嫁女儿就像是卖女儿。阿兰就像父亲手里一个待价 一、1960至70年代:被菲勒斯中心主义型塑 而沽的商品。父亲关心她,不让她乱来,主要是怕女 的女性形象 儿丢他的老脸,担心女儿不能“卖出”好价钱。而对于 在“健康写实电影”的代表作《养鸭人家》(1964) 如此专制、霸道的父权,阿兰根本无法反抗。 中,女一号小月没有任何主宰自我命运的权利。她的 此外,《蚵女》中有一场女性在海边打群架的戏。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87—2009台湾电影研究”(立项号:10BC029)的阶段性成果。 —--——187‘__—— 万方数据 驱散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阴霾先是养蚵女阿珠与阿兰因故扭打在一起,裙子被掀 驱散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阴霾 先是养蚵女阿珠与阿兰因故扭打在一起,裙子被掀 若沉溺于个人情欲,不守“妇道”,将会产生极为严重 起来了,浑身湿透,曲线毕现。两个人的扭打继而升 的后果,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级为多位女性之间的群殴,她们的衣服都被水浸透 该片还塑造了吴伯母这个正面形象,旨在为女 了,被撕拉破了。这场戏的叙事策略是把年轻女性置 性观众建构一个可资效仿的楷模。吴伯母说:“我天 于被观看的位置,把她们的身体予以物化,使之成为 天都在厨房,要是一天不进厨房,就好像有什么事没 被男性观众色情窥视的欲望对象,从而满足男性的 做似的。我们女人嫁了丈夫、生了子女,就应该认 偷窥欲。英国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劳拉·穆尔维 命。”吴伯母和梅英的形象分别代表着男权视域中的 (1aufa Mulvey)在其论文《视觉愉悦与叙事电影》(Vi— 天使与魔鬼,以及两者之问的二元对立。通过对这两 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1 975)中指出:在 个形象的褒贬,该片传达的是男权社会中男性的愿 电影罩,一方面,银幕上的女性是男主角的性爱对 望和诉求,巩固的是男权文化的规范和秩序。编导并 象;另一方面,女性的功能是充当男性观众的性爱对 没有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以女性的视角去体会和表 象,她们的出现可以使男性观众获取窥淫的愉悦。 达女性在情欲与责任之间的内心挣扎等内涵,而只 在一定程度上,当时的台湾电影恰恰是以向男 是从男权本位出发,告诫全体女性:必须安分地服从 性观众提供视觉愉悦和窥淫乐趣为目的来建构女性 菲勒斯中心主义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否则就会 形象的。 遭遇整个社会的鄙视。 然而,女性如果因为美丽的容颜而“破坏”了男 70年代,欧美的文化思潮对台湾社会产生了一 性之间的和谐关系,“引发”了男性之间的矛盾冲突, 定的冲击。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中,西 她就可能被男性视为祸水。影片《婉君表妹》(1965) 化的女性形象与中国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同时出现 就提供了这样的一则典型案例。片中,伯健、仲康和 在台湾电影里。但在当局意识形态机器的严格控管 叔豪三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