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1 赖氨酸发酵液的主要性质 赖氨酸发酵液由于所用的原料、培养基组成及浓度、菌种和发酵工艺不同,其组成也不同,一般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氨基酸、菌体、培养基残留物、 (1)氨基酸 氨基酸 代谢主产物赖氨酸,含量为7~8g/L;少量其他氨基酸,如缬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当发酵不正常时含有谷氨酸;少量有机酸,特别是发酵工艺控制不好时,含有乳酸。 (2)菌体 菌体 一般含量在15~20g(干重)/L。 (3)培养基残留物 培养基残留物 如残糖6~20g/L(随原料不同而异),无机离子(如NH4+、Ca2+、Mg2+、K+和一些阴离子,其中NH4+浓度较高)。 (4)色素 色素 发酵液中的这些杂质对赖氨酸的提取和精制影响很大,特别是菌体和钙离子等,应尽量除去。 6.2 发酵液的预处理 发酵液的预处理,包括除菌体和影响提取收率的杂质离子。去除菌体的方法有离心分离法和添加絮凝剂沉淀两种方法。 离心分离法 采用高速离心机分离除去,如菌体体积小时需反复分离,成本高。 添加絮凝剂沉淀法是先将发酵液调节到一定的pH值,加适宜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使菌体絮凝而沉淀,加助滤剂过滤出去。 发酵液的预处理(3) 钙离子一般通过添加草酸或硫酸,成钙盐沉淀而除去。经验证明,发酵液经过预处理后,提取收率明显提高。 6.3 赖氨酸的提取 从发酵液中提取赖氨酸通常有四种方法: a.沉淀法,利用赖氨酸生成难溶性盐而沉淀分离,或使赖氨酸结晶析出; b.有机溶剂萃取法; c.离子交换法; d.电渗析法。 赖氨酸的提取(2) 工业生产主要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赖氨酸,该法回收率高,产品纯度高。 赖氨酸是碱性氨基酸,等电点(pI)为9.59。在pH=2.0左右能最大程度地被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pH=7.0~9.0被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 赖氨酸的提取(3)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纯赖氨酸溶液和发酵液中赖氨酸的吸附量是不同的。 赖氨酸的提取(4)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纯赖氨酸的吸附能力大,但对发酵液中的赖氨酸吸附能力大为降低,这是因为发酵液中除赖氨酸外还有相当多杂质影响所致。因此,从发酵液中提取赖氨酸常选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赖氨酸的提取(5)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氢型对赖氨酸的吸附比铵型容易得多。但是铵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能选择性地吸附赖氨酸和其他碱性氨基酸,不吸附中性和酸性氨基酸,故容易与其他氨基酸分离。 赖氨酸的提取(6) 另外,选用铵型树脂,可以简化树脂的转型操作,如在用氨水洗脱赖氨酸的同时,树脂已转成铵型,不必再生。所以从发酵液中提取赖氨酸均选用铵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赖氨酸提取精制工艺流程 6.4 离子交换法提取赖氨酸 离子交换法提取赖氨酸可用三柱串联的方式,以提高收率。 上柱吸附:上柱方式 、交换量 、上柱流速 洗脱剂(氨水洗脱 、氨水+氯化铵洗脱 、氢氧化钠洗脱) 上柱吸附 -上柱方式 上柱方式 上柱方式有正上柱和反上柱两种。如果发酵液含菌体等固形物较多,流速较快时,容易造成树脂层堵塞,这是采用反上柱较好。 上柱吸附 -交换量 交换量 正向上柱时,一般为每吨树脂可吸附90~100kg赖氨酸盐酸盐,反向上柱可吸附70~80kg赖氨酸盐酸盐。流出液pH=5时表明吸附达饱和。 上柱吸附-上柱流速 上柱流速 上柱流速应根据上柱液性质、树脂的性质、柱大小及上柱方式等具体情况决定。应在小柱中进行试验确定适合的上柱流速。一般正向上柱速度大些,可以10L/min的流速吸附;反上柱流速小些。 洗涤 上柱后,需用水洗去停留在树脂的菌体、残糖等杂质,直至洗涤水清亮,同时使树脂疏松以利洗涤。 第十讲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 1. 赖氨酸概述 (1) 赖氨酸是人和动物营养的必需氨基酸,它对于机体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八种必需氨基酸中,是唯一的仅L-型成分才能有效利用的基本氨基酸。 而在小麦、玉米、稻米等植物蛋白质中缺乏赖氨酸,因此赖氨酸广泛应用于营养食品、食品强化剂、饲料及医药等方面。 1.赖氨酸概述 (2) 赖氨酸广泛存在于动物蛋白质中,赖氨酸的生产最早是用酸水解酪素,经分离谷氨酸后制得,其后又从血粉中提取(猪血粉中赖氨酸含量约9%~10%),但这种方法,工艺比较复杂,产量受到限制。 1.赖氨酸概述 (3) 1960年以来,日本用营养缺陷型的谷氨酸菌株直接发酵生产赖氨酸,其产量不断扩大。 1977年,日本东丽公司以合成的己内酰胺为原料,用酶法生产L-赖氨酸。 1.赖氨酸概述 (4) 目前,国际上赖氨酸产生菌种的生产水平一般为12~14 g/L,对糖的转化率为45%。采用淀粉水解糖(或纯糖)发酵,其产酸率、提取率较高;而采用糖蜜发酵,其产酸率、提取率要低一些。 1.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