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蓝细菌细胞结构特性: 细胞壁由肽聚糖等多粘复合物组成,并含有二氨基庚二酸,细胞壁可以分泌许多胶粘物质使一群群的细胞或丝状结合在一起形成胶团或胶鞘; 原核,无核膜 细胞质中有气泡。 蓝细菌的生活:光能营养细菌 产氧光合作用; 运动性: 繁殖方式: 单细胞通常利用气囊在水中做垂直运动;丝状菌具有滑动性。 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分分裂(binary fission) 、断裂(fragmentation)。 蓝细菌的异化: 一些蓝细菌能形成厚壁细胞,称为异形胞(Heterocyst),是蓝细菌进行固氮的场所;有的分化成大而厚壁的休眠细胞,称为静息孢子(Akinete)。 分布与生态: 几乎所有的水域与土壤当中都存在;形成水华、赤潮;产毒素;用做水体污染的指示剂。 常见的蓝细菌类群 类群 形态 繁殖 色球蓝细菌 (Chroococacean) 单细胞,球、杆状 二分分裂或芽殖 宽球菌细菌群 (Pleurocapsalean) 单细胞,杆状细胞 在鞘套内 多重分裂,产生小 繁殖细胞baeocytes 颤蓝细菌群 (Osciliatorian) 丝状,单个细胞在 藻丝内 藻丝断裂 不分枝、异形胞群 (Nonbranching heterocystous) 丝状,不分枝藻丝 藻丝断裂和静息孢 子萌发 分枝异形胞群 (Branching heterocystous) 丝状,分枝藻丝 藻丝断裂生成连锁 体(himogonia)和静 息孢子萌发 (二)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一类含有光合色素、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 形态:球形、杆形、弧形、螺旋形 所含色素:不含叶绿素,含菌绿素、胡萝卜素 光合作用特点: 从有机物或无机物(H2O除外)获取氢; 光合作用不产氧; 光合作用一般在厌氧条件下进行 不同细菌光合作用特性比较: 四、鞘细菌 1.概念 2.形状:单个细胞杆状,聚集一起成丝状 3.代谢类型:有机营养型,专性需氧 4.分布:有机污水或活性污泥 5.环保应用:分解有机物能力较强 6.害处:数量过多易丝状膨胀 7.常见属: 1)球衣菌属 2)铁细菌 五、滑动细菌 不靠鞭毛运动,菌体蠕动 分类: 贝氏硫菌属:硫素循环,含硫“三废”处理 噬纤维菌属:分解纤维素能力很强 粘细菌:依赖其他细菌、真菌、藻类而生长。 六、其他细菌型微生物 1.螺旋体( Spirochaeta) 2.支原体(Mycoplasma) 3.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4.衣原体(Chlamydia) (一)螺旋体 1)形态:细长,螺旋状 2)增殖:横断分裂 3)运动:轴丝 4)分布:广泛 5)危害:致病(梅毒:苍白密螺旋体) (二)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1. H.T.Ricketts 1909年,首次发现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并因研究此病而牺牲,1916年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类病原体作为纪念。 2、特性 1)某些性质与病毒相近 大小介于病毒与一般细菌之间,其中伯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burneti)能通过细菌过滤器体内酶系不完全,一些必需的养料需从宿主细胞获得; 细胞膜比一般细菌的膜疏松; 专性活细胞寄生物,除五日热(战壕热)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wolhynica)外均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2)从一种宿主传至另一宿主的特殊生活方式 (三)支原体(Mycoplasma) (四)衣原体(Chlamydia) 1、概念: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过去误认为“大病毒”,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更接近细菌而不同于病毒。 在宿主细胞内观察到的衣原体微菌落(microcolony) 2、特性 1)细胞结构与细菌类似; 具有类似的细胞壁,细胞壁内也含有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 70S核糖体也是由30S和50S二个亚基组成) 2)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2-0.3 mm,能通过细菌滤器; 3)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衣原体有一定的代谢活性,能进行有限的大分子合成,但缺乏产生能量的系统,必须依赖宿主获得ATP,因此又被称为“能量寄生型生物”。 4)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即存在原体和 始体两种形态。 5)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少数致病; 1956年,我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等应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 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地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 6)衣原体不耐热,60度10分钟即被灭活,但它不怕低温,冷 冻干燥可保藏多年。对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敏感。 沙眼衣原体是人类沙眼的病原体,甚至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临床症状,成为致盲的重要原因。 3、生活史 * →工微p60 Figure 1. Electron micrograph o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