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3 晋灵公不君
大义存心
钅且麑,一个历史风尘中匆匆而过的刺客,一个被墨客渲染只为突出赵宣子的“路人”,我们却看到了他身上丝毫不逊于风云人物的大义。
在本来应该杀的时刻,他却没有被杀意充斥,而还有“民之主也”的思考,这等觉悟难道应该被人遗忘吗?是的,他被盛服将朝的赵宣子感动,但这绝不是钅且麑“退之”的根本原因。真正能够让他这么做的,是他心存大义。他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知道不行君令乃不信,错杀良臣乃不忠。他在动乱的社会中受着种种支配,却没有丧失自己的价值观。
不只是钅且麑,还有同一文章里的提弥明等,在阅读史料的时候,还会发现总有这么一个心存大义的配角,却在左右着历史,左右着现实,左右着未来。
扪心自问,你是大义存心,还是跟着别人走?先肯定别人的结果,再去找自我认同的原因?如果说古人抱有自我心境是因信息匮乏以致激发自我对话的话,那么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各路专家层出不穷,如果你不能心存大义,自我筛选的话,那只能被人牵着鼻子来回转,你又能到达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呢?
古之大义于今,已不只是忠君爱民。钅且麑之死于今,也绝不是小配角的湮灭,它还具有浓厚的现实价值,观察他们自我坚定的人格,亦可找到现实腐化中属于自己的定海神针。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其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相传他据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的大量史料,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又传著有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天才的文学家。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所记载的年代大致与《春秋》相当,最初是单行的,至西晋杜预,始将《左传》与《春秋》逐年合并(即“经传合一”),从此相沿不易。它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号称“大经”。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我国历史著作的典范,是我国编年体史书的第一个高峰,也是《史记》问世以前我国最重要的史书。《左传》的内容十分丰富,凡天文、地理、氏族、制度、人物、军事、外交、经济、礼俗以及鬼神、灾祥、卜筮之事,无不记载,史料价值非常高。当代史学家钱穆先生就曾说过,《左传》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基准。
《左传》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代表作。《左传》善于用简练精当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和记述事件,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细节描写尤为出色;长于描写战争,且极富变化;善于记言,无论是大臣的谏说还是行人辞令(外交辞令)都描摹精当,非常符合人物身份。《左传》对后世的史传文学和戏曲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2.背景资料
《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宣公二年》,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全文只有几百字,给人的印象却非常深刻。
宣公二年,即公元前607年。晋灵公,名夷皋,是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公元前620年至前607年在位。《晋灵公不君》的故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在《左传》中,作者补充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同时也对晋灵公、赵盾和董狐等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包括三位只出场一次的武士钅且麑、提弥明和灵辄,也都写得光彩照人。
3.文化常识
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左丘明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
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据说来源于《春秋》。《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自主学习
1.易误读字
熊蹯(fán) 寘诸畚(zhì běn) 稽首(qǐ)
衮职(ɡǔn) 寘诸橐(tuó) 钅且 麑(chú)
公嗾(sǒu) 夫獒(áo) 翳桑(yì)
大史(tài) 自诒(yí)
2.通假字
而观其辟丸也(辟,同“避”)
寘诸畚(寘,同“置”,放置)
三进及溜(溜,通“圉”,这里指屋檐下)
衮职有阙(阙,通“缺”,过失)
反不讨贼(反,通“返”)
亡不越竟(竟,通“境”,边境)
3.一词多义
过eq \b\lc\{(\a\vs4\al\co1(吾知所过矣(犯错),过三爵,非礼也(超过),雷霆乍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