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锅炉介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临界锅炉介绍 超临界锅炉的概念及锅炉发展趋势: 超临界机组概念:是指主蒸汽压力超过临界压力的机组。水蒸汽的临界压力为22.1Mpa。目前电站机组采用的超临界压力多在25~27Mpa。我厂主蒸汽压力为25.4Mpa。超临界机组具有运行经济性高,厂效率高,煤耗低。具有良好的负荷调节特性等优越性。 发展趋势:我国电力以煤电为主,约点总发电量的75%,在获取相同电能的情况下, 提高燃煤电厂的效率是节约能源主要途径,而超临界大容量机组恰恰满足这一要求,以600M机组为例,超临界机组比亚临界机组,每年约可节省约2.5万吨标准煤。据资料表明,亚临界参数机组的厂效率为37―40%,煤耗为300―330g/ kWh,而我厂选用的600Mw超临界机组,以上两个指标分别为43.62%和281.6 g/ kWh。超临界机组技术是火力发电机组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从以下几点来看,它在火力发电中的优越性是不容怀疑的。 1.良好的机组运行可靠性。电站机组的可靠性是机组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在国外,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已经成熟化, 它更换亚临界机组从20世纪的中叶就已开始,现已被多国证明是成功的. 目前世界上已有600多台超临界机组在运行。实际运行表明,具有优异的经济性和良好的可靠性。在国内我们已有成功的应用经验,目前我国已投产600MW超临界机组已有多台,其中石洞口二厂2台,漳州后石电厂4台。外高桥电厂2×900MW、河南沁北电厂2×600MW超临界机组正在建设中。 2.超临界机组运行经济性高,厂效率高,煤耗低。 3.具有良好的负荷调节特性,超临界机组允许的最低负荷和负荷变化率与亚临界机组相仿,带中间负荷已有成熟经验。我公司锅炉燃用设计煤种时,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为30%BMCR。 4.显著的环保效益  由于供电煤耗的降低,使得在获取相同的电能的情况下,电厂的对环境污染减少,这一点对电力发展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 当然,大容量发电机组的参数也不是越高越好,除受到材料的限制外,还要增加单位造价。必须综合考虑,才能有一个好的设计。 我公司锅炉的配备:(幻1) 配备:锅炉采用哈尔滨锅炉厂设计(英国BBCK)制造的HG-1950/25。4-YM1锅炉。露天布置。 采用正压直吹系统,每炉配备4台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 每炉设8只钢煤斗(容积500立方) 每炉配备八只电子称重式给煤机(出力75T) 每炉配备2台50%容量动叶可调轴流式送风机、一次风机,2台50%容量静叶可调式轴流吸风机。 主要技术和结构特点 技术特点 哈尔滨锅炉厂制造的超临界燃煤本生直流锅炉。技术支持方为三井巴布科克公司。本工程锅炉带基本负荷并参与调峰,采用变压运行方式。其技术特点如下: 1)良好的变压、备用和再启动性能 锅炉下部炉膛水冷壁及灰斗采用螺旋管圈,在各种负荷下均有足够的冷却能力,并能有效地补偿沿炉膛周界上的热偏差,水动力特性稳定;采用多只启动分离器,壁厚较薄,温度变化时热应力小,适合于滑压运行,提高了机组的效率,延长了汽机的寿命。 2)燃烧稳定、温度场均匀的墙式燃烧系统 墙式燃烧系统的旋流燃烧器具有自稳燃能力和较大的调节比,在炉膛中布置的节距较大,相邻的燃烧器之间不需要相互支持;墙式燃烧系统的燃烧器布置为对称方式,沿炉膛宽度方向的热量输入均匀分布,因而在上炉膛及水平烟道的过热器、再热器区域的烟气温度也更加均匀,避免高温区受压元件的蠕变和腐蚀,有效抑制结渣。 3)经济、高效的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LNASB) LNASB燃烧器能够高效、稳定地燃烧世界各地的多种燃煤,已经作为一种经济实用的手段来满足日益严格的降低NOX排放的需要。 4)采用带炉水泵的启动系统,节约工质。 结构特点 1)本锅炉中、下部水冷壁采用螺旋管圈,上部水冷壁采用一次上升垂直管屏,二者之间用过渡集箱连接。螺旋管圈的同一管带中的各管子以相同方式从下到上绕过炉膛的角隅部分和中间部分,水冷壁吸热均匀,管间热偏差小,使得水冷壁出口的介质温度和金属温度非常均匀。因此,螺旋管圈水冷壁能适应炉内燃烧工况的变化。 2)在螺旋管圈水冷壁部分采用可膨胀的带张力板垂直刚性梁系统,下部炉膛和冷灰斗的荷载传递给上部垂直水冷壁,保证锅炉炉膛自由向下膨胀。 3)为降低螺旋管圈工质流动和因燃烧器喷口弯管而引起的不平衡,在最顶层燃烧器的上方布置了环绕炉膛四周的压力平衡集箱,其与每根螺旋水冷壁管相连,确保水冷壁出口获得均匀的温度。 4)布置于上炉膛的屏式过热器采用膜式管屏末端技术,使管屏平整防止结焦、挂渣。 5)燃烧器喉口设计采用水冷壁让管加强喉口冷却,并采用高导热性的、光滑的碳化硅砖敷设喉口表面,以降低燃烧器喉部耐火层表面温度,抑制燃烧器区域的结焦。 6)高温受热面采用小集箱和短管接头的布置,集箱口径小,壁厚薄,降低了热应力和疲劳应力,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7)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