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基本原理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1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纤通信基本原理与技术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烽火科技学院 吴健学 (027Wujx@ 内容提要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特点 光源、调制与接收 光纤 光放大 光无源器件 光网络应用 光纤通信的发展(一) 大气光通信阶段 3000年前的烽火台、望远镜 ——距离 1791年法国人发明“灯语” ——容量 1880年贝尔“光话”(日光+大气层) ——系统 玻璃棒(导光)、玻璃纤维(装饰) ——器件 光纤通信的发展(二) 光纤通信阶段 1960年第一台固体激光器诞生 1962年半导体激光器(脉冲工作、低温) 1960年高锟博士《光频介质表面波导》(2个主要贡献)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拉出20 dB/km的光纤;美国贝尔实验室制作出室温下连续工作的铝镓砷半导体激光器(几个小时,1973:7000h,1977:10万h) 光纤通信的发展(三) 1976年美国在东海岸建立世界上第一条商用光纤通信系统(10km,1988年大西洋:6400km,1989年太平洋:13200km) 1983年美、日、德、法、英、荷、意等国先后宣布,今后长途通信干线不再敷设电缆 1986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制作了第一只能直接放大光信号的EDFA,向全光中继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晶体管→电子管”) 1988年SDH制式诞生,从此掀开了光纤通信系统的建设高潮 光纤通信的特点 优点 直径细、重量轻 不受电磁干扰 损耗低 传输频带宽 资源丰富 抗化学腐蚀 缺点 弯曲半径不能过小 要求比较好的切断、连接技术 分路、耦合比较麻烦 光通信使用窗口 工作波长决定要素 光电器件(光发送、光接收和光放大器) 光纤的特性(低衰减范围,定义为波段) 内容提要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特点 光源、调制与接收 光纤 光放大 光无源器件 光网络应用 激光的特性 光通信用激光作为光源 激光是一种强相干光 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 激光(LASER)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以激光形成的物理过程----受激辐射光放大来命名 激光的产生条件 形成激光的条件 足够的粒子数反转分布 使受激辐射占据主导地位 受激辐射跃迁几率 受激吸收跃迁几率 热平衡下,符合玻尔兹曼统计(n1 n2 ) 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激励过程,泵浦(抽运) 激光的频率选择 决定于原子跃迁的能级差 激光(振荡)器的组成 激光工作物质 具备满足要求的能级间隔 能实现并保持高的粒子数反转 光学谐振腔 保证输出光的单色性(选频)和方向性(选方向)——限制振荡模式 形成正反馈 激励能源 使低能级原子泵浦到高能级 光学谐振腔 腔的几何结构决定了振荡模的特征 模的谐振频率 纵模指数 q, υq=qc/(2η L) 模的电磁场空间分布 横模指数m,n 模在腔内往返一次的损耗 光束发散角 光源指标 标称中心频率(中心波长) 谱偏移:波长随时间的偏移 平均发送光功率 平均发送光功率定义为S参考点处所测得的发送机所发送的伪随机序列信号的平均光功率。 消光比 在最坏反射条件时,全调制条件下,传号(逻辑“1” )平均光功率与空号(逻辑“0” )平均光功率的比值的最小值 光源指标 边模抑制比(SMSR) 最坏发射条件时,全调制条件下主纵模的平均光功率与最显著边模的光功率之比 光发送机的光谱特性 光源指标 -20dB谱宽 指最大峰值功率跌落20dB时的最大全宽 -3 dB谱宽 指最大峰值功率跌落3dB时的最大全宽 光源指标 传输脉冲形状(眼图模板) 激光器发送的光脉冲形状特性,包括上升时间、下 降时间、脉冲过冲及振荡等 光调制 几个基本概念 将信息加载于激光,使激光作为信息的载体传播信息,称为调制 将已调制的激光辐射还原出所加载信息的过程,称为解调。 激光本身就是电磁波,频率较高,对光起控制作用的信号相对来说是一个低频信号,称为调制信号,或调制波 激光经调制后,携带低频信号向前传播,称为光载波 分类 根据调制波是否连续:模拟式调制、脉冲式调制 根据调制与激光器的关系:直接调制(内调制)、间接调制(外调制) 直接调制 直接调制原理 控制激光器泵浦电源来调制输出的激光强度,输出功率正比于调制电流; 或在谐振腔内放置调制元件,用信号控制元件的物理特性的变化,以改变谐振腔的参数,从而改变激光的输出特性 直接调制 直接调制特点 简单、损耗小、价廉; 使用FP或DFB-LD; 线性调频(啁啾)波长随调制电流变化,展宽激光器线宽 调制电流的变化将引起激光器发光谐振腔的长度发生变化,引起发射激光的波长随调制电流线性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调制啁啾。它实际上是一种直接调制光源无法克服的波长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