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道路模式和政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新型城镇化路径与策略 坚持规划调控和交通引导,促进城镇合理布局 (1)城乡规划是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强化城乡规划综合调控作用,建立健全各级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加强城乡、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各类规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2)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和形态。组织开展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跨区域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城镇群的规划编制。加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制定和实施。推动城乡规划全覆盖,开展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 (3)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划定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完善“三区”、“四线”等强制性内容管理制度。健全国家城乡规划督察制度,继续加强对规划实施的事前、事中监督。 * 四、新型城镇化路径与策略 坚持规划调控和交通引导,促进城镇合理布局 (4)确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绿色综合交通体系,通过规划控制与绿色交通引导,维护我国城市的紧凑、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城市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大力提倡绿色交通出行,加强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系统建设,公平分配道路空间资源。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合理引导小汽车有序发展和适度消费。建立城市之间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网络化交通格局,促进城镇沿主要交通线集聚发展,引导城镇合理布局。 (5)在区域层面确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简称“三区”),在城市层面划定蓝线(水体控制线)、绿线(绿地控制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黄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 * 四、新型城镇化路径与策略 纠正城镇化工作偏差,推动发展模式转型 (1)反对盲目追求城镇化指标、盲目追求城市规模和制定不切实际的城市定位。坚持现有国家建设用地标准,严控城市建成区低水平蔓延,确保城市空间紧凑集约。 (2)规范各级城市盲目建新城、新区的行为,杜绝各类“空城”、“鬼城”、“债城”。严控远距离、飞地型的新城开发。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低效使用的工业用地,制止以工业发展名义大规模圈地占地。 (3)重视建成区和旧城功能提升与有机更新,挖掘存量土地价值,提高人居环境品质。缓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压力,实现包容性增长。 (4)控制政府债务风险,建立政府任期举债责任制。合理控制居住用地容积率,防止过度以住宅用地出让收益补贴工业用地。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转变以土地财政为主的投融资机制。扩大房地产税试点范围,建立保障城市可持续运行的长效财政金融体制。 * 五、以县级单元为近中期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是以人为本,提供给农村转移人口多种就业和居住选择。县域不仅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更是推进本地城镇化的合理单元,其优势在于:一是可有效降低全社会城镇化成本,促进产业空间布局与劳动力分布合理契合,二是可以使农民工兼顾就业与安家。当前农村转移人口大规模长期流动、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农民工市民化等一系列问题单靠大城市难以解决。因此,迫切需要将县域作为近中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突破口,积极稳妥,优先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应从全国选取不同地区的基层单位进行综合型社会试验。县一直是我国最基本的行政治理单元,县域改革是包含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综合试验,且政策试验风险较低,可为推动顶层体制机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 五、以县级单元为近中期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 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推进县级单元综合改革试验 (1)合理划分市、县两级政府事权,调整市代管县管理体制,全面推进省直管县。慎重对待撤县改市、严格控制撤县改区;扩大人口产业大镇的政府权限,提高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探索上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打包统筹使用,实施省直接给县级单元下达土地指标、审批县级单元城乡总体规划等多项改革。 (2)选择不同类型的县级单元,在县域内进行综合改革试验。探索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等系统改革,促进城乡资源统一配置,土地、住房等要素平等交换,城乡居民享有统一的就业机会、公共服务、福利与保障,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真正实现城乡一元化社会。 (3)县级单元应根据城乡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在县域内平衡使用,合理布局三次产业;统筹各级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建设,实现适度集聚和品质提升;统筹城乡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实现设施和资源平等共享。统筹使用资金,同步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良性互动。 * 五、以县级单元为近中期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 鼓励土地流转提升生产效率,合理利用宅基地激发农村活力 (1)保持土地制度连续性,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搞强迫命令,采用多种方式鼓励耕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 (2)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在符合城乡规划、保证居住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鼓励以租赁方式促进宅基地有效利用,探索市场化机制。 (3)提升县域配置资源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