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TOC \o 1-3 \h \z \u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2
四、桩基设计概况 4
五、成孔施工工艺选择 5
5.1 地铁9号线七里庄站试验桩方案 5
5.2 地铁9号线七里庄站试验桩施工记录 6
六、施工准备 11
七、施工部署 12
八、施工工艺 13
8.1全套管钻孔桩基本施工流程 13
8.2全套管钻孔桩基本施工方法 13
8.3关键技术 15
九、本工程的主要难点 16
十、文明施工措施 17
十一、安全生产措施 17
一、编制依据
1.1北京地铁十四号线丰台北路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图;
1.2北京地铁十四号线丰台北路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3甲方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1.4《北京地区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技术规范》(DBJ01-502-99);
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6《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
1.7《北京市桥梁工程安全技术规程》(DBJ01-85-2004)
1.8《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J01-12-2004)
1.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10《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56-2001)
1.11《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71-2003)
1.1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BJ-383-2006)
二、工程概况
14号线丰台北路站位于丰台北路下万丰桥北侧,东西走向,横跨万寿路南延与丰台北路相交路口,与位于路口北侧南北走向的9号线丰台北路站形成换乘。万丰桥高架桥上跨万寿路南延,东西向布置。立交路口西北象限为冠京大厦及323公交车场;东北象限为卢沟桥乡政府及丰台区人大常委会;西南象限为海航招待所(军队用地);东南象限为东大街东里七号院(军队干休所)。
丰台北路站为14号线与9号线换乘站,14号线为三层上下行站台叠落式车站,9号线为两层岛式车站,两站T型“岛-侧”换乘。14号线主体为明挖三层单跨箱型结构,总长275.800m,标准段总宽13.800m,总高23.450m,地面标高46.150~46.650m,顶板覆土2.5~3.4m,单独设置3个出入口,2个单层风道,5个疏散口,其编号顺延9号线丰台北路站。4号出入口、3号风道、2号疏散口及3号疏散口位于车站西端主体外侧323公交车场用地内;4号疏散口设置在冠京大厦东南侧,6号疏散口位于路口西侧万丰桥桥下;5号、6号出入口分别位于丰台北路与万寿路南延相交路口的西南象限与东南象限,4号风道及
图1 十四号线丰台北路站平面位置图
本站主体结构基本全位于圆砾、卵石层中,底板位于卵石层中,地下水位位于标高22.4m左右,地面高程为46.150~46.650m,桩底标高为13.164m,桩深32.988~33.468m。考虑到普通钻机难以成孔,且速度较慢等原因,结合9号线车站围护桩施工经验,本站围护结构采用全套管钻机成孔的钻孔灌注桩施工。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1、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9地铁详堪14-12),本工程场地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第四纪沉积层、第三纪沉积岩层四大类,照底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进一步分为11个大层,具体各土层岩性及分布特征概述如下:
(1) 人工堆积层
岩性特性如下:粉土填土 = 1 \* GB3 ①层:黄褐色,稍密,湿~稍湿,局部为粉质粘土填土,含砖灰渣,植物根;杂填土 = 1 \* GB3 ①1层:杂色,稍密,稍湿~湿,含砖块、灰渣、碎石;细砂填土 = 1 \* GB3 ①2层:黄褐色,松散,湿,含砖、灰渣,少量圆砾填土;圆砾、卵石填土 = 1 \* GB3 ①3层:杂色,稍密,湿,含砖、灰渣。
该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度:1.30~3.80m,土质不均,工程性质差。
(2)新近沉积层
岩性特征如下:粉土②层:褐黄色~褐黄(暗)色,中密,稍湿~湿,属中高压缩性土,局部粉砂、细砂、粉质粘土夹层,含云母、氧化铁。粉砂、细砂②3层:褐黄色,湿,中密~稍密,属中压缩性土,局部粉土夹层,含云母、氧化铁;圆砾、卵石②5层:杂色,稍密~中密,湿,标准贯入击数N=25~50,属低~中低压缩性土,局部粉土、卵石夹层,含云母、氧化铁。该大层层顶标高约42.92~45.23m。
(3)第四纪沉积层
主要岩性特征如下:卵石、圆砾⑤层:杂色,中密~密实,湿,剪切波速Vs值=310~504m/s,重型动力触探击数N63.5=26~100,属低压缩性土,钻探揭露卵石部分:D大=8cm,D长=10cm,D一般=3~5cm,亚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