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度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殖和发育的影响.PDF
林业科学研究 2019,32(4):114 119
ForestResearch
DOI:10.13275/j.cnki.lykxyj.2019.04.015
温度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殖和发育的影响
1 2 1 1 1
陈 然 ,唐艳龙 ,唐 桦 ,王小艺 ,杨忠岐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
2.遵义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目的]为了明确温度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殖和发育的影响,进而为其人工繁育和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
依据。[方法]在21,24,27,30,33℃的恒温条件下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记录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子代数量,
并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
短,如5组温度处理下的卵期分别为3.29±0.14,2.89±0.17,2.61±0.14,2.16±0.11和1.86±0.93d。卵、幼
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99±2.12,10.67±3.43和13.5±2.71℃,有效积温分别为49.28±5.08,166.67
±3402和225±43.30日·度。温度对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也有显著影响,温度超过30℃后,子代数量及雄性
占比显著下降。[结论]适度升温可有效促进肿腿蜂的繁殖和发育,但温度超过适温则不利于母蜂寄生和子代
发育,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 30℃。
关键词:松褐天牛肿腿蜂;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人工繁育;雄性占比
中图分类号:S7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98(2019)04011406
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alternatusiYang) 速度不一、死亡率高、繁殖力低下、不易寄生,进而影
于2010年在我国云南省首次被发现,该蜂是一种寄 [12]
响种群数量 。因此,筛选出合适的繁育温度,对
[1]
生松褐天牛幼虫的体外寄生蜂 。而松褐天牛 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MonochamusalternatusHope)是松材线虫(Bursaph 目前有关松褐天牛肿腿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
elenchusxylophilusSteriner&Buhrer)在东北亚地区 子生物学和应用研究上[13-16],尚未有关于基础生物
重要的媒介昆虫,每头松褐天牛可携带大量松材线 学的研究。基于此,本实验以松褐天牛肿腿蜂为研
[2]
虫,进而传播松材线虫导致松材线虫病的发生 。 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对母蜂寄生行为及子代发育
松材线虫病自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发现以来,已使 的影响,同时测定在恒温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起点
[3]
我国林业遭受巨大损失 。经作者观察,松褐天牛 温度和有效积温,以便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最快速、
肿腿蜂体型较大,有翅率高且攻击性强。雌蜂不仅 高效地人工繁育天敌。同时为该蜂的人工繁育、野
可以通过产卵寄生导致寄主死亡,在补充营养阶段 外释放提供理论依据。
其攻击行为亦可引起寄主死亡。因此该蜂作为松褐
1 材料与方法
天牛的重要天敌,可经人工大量繁育,应用于生产实
践中。 1.1 供试虫源
寄生蜂是变温动物,在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非生 寄生蜂:供试松褐天牛肿腿蜂为野外剖木获取
物因子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子[4]。温度直接影响 后经本实验室人工繁育第35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