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处置案例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中毒处置案例;目 录;一、概 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职业中毒: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疾病。;按中毒发病的缓急分类;事例;事例;事例;事例;急性职业中毒的原因及途径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往往是由于违章操作、防护不当或设备故障引起的。 中毒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消化道途径则属次要。呼吸道是主要途径。 凡是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毒物,均可由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当皮肤损伤或患有皮肤病时,大量原本不能经皮肤吸收的毒??也可进入人体,有些腐蚀性化学物可通过灼伤的皮肤吸收; ;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毒物类别(6类); (3)一些酯类、醛类和醚类,如:硫酸二甲酯、氯甲酸甲酯、氯乙酸乙酯、氯甲酸氯甲酯、氯甲酸三氯甲酯、丙烯酸甲酯、碘乙酸乙酯、甲醛、乙醛、丙烯醛、氯甲醚、双(氯甲基)醚等; (4)一些强氧化剂和环氧烷类化合物,如臭氧、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 (5)一些金属化合物,如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等; (6)碱性气体,氨、一甲胺、二甲胺等。; 2.窒息性气体 是指那些以气态形式存在,使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任一环节障碍,引起机体缺氧的物质。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两类。前者包括氮气、二氧化碳、氩气、氖气、甲烷、乙烷、乙烯、水蒸气等,后者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一氧化氮、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蒸汽等。 ;3.金属和类金属 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活动中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主要包括铅及其化合物、四乙基铅、锌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等。正常皮肤可阻碍金属吸收,但有机金属如四乙基铅、有机汞、有机锡等可通过皮肤吸收导致急性中毒。; ; ; (2)芳香烃类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酚、醛、醇、酮、醚类化合物,如苯酚、甲酚、五氯酚、二硝基酚、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2-氯乙醇、氯丙醇、丙酮、环己酮、甲醚、乙醚、异丙醚、甲醛、一拳、丙烯醛、糠醛等; (3)氨基及硝基烃化合物,如丙胺、丁胺、乙二胺、硝基甲烷、2-硝基丙烷、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等; (4)腈类化合物,乙腈、丙腈、丙烯腈、丙二腈、异氰酸甲酯、硫氰酸酯类、异硫氰酸酯类; (5)杂环类化合物,如吡啶、甲基吡啶、氯吡啶、烟碱、呋喃等。 ; 6.农药 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沙蚕毒类杀虫剂、有机氯类杀虫剂等农药在生产活动中都可经过呼吸道、皮肤吸收导致急性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对健康的损害(一般对多靶器官均可造成损害): (1)神经系统:(金属及其化合物、类金属及其化合物、有机溶剂、农药等) (2)呼吸系统:(刺激性气体、金属及其化合物、混合烃、农药等) (3)心血管系统:(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金属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农药等) (4)消化系统:(金属及其非金属化合物、 农药等) (5)造血系统:(有机化合物等) (6)职业中毒肾病:(金属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 (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有机化合物等);这是化工厂的苯罐(清水河);泵房(管道里是甲醇、杂醇);硫铵饱和塔(里面硫酸和氨发生反应,腐蚀严重);煤气气柜(主要成分一氧化碳,少量硫化氢、二氧化硫等);二、急性职业中毒案例;1、急性职业中毒报告情况;2、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委办〔2012〕12号 关于两起职业中毒事故的通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关于两起职业中毒事故的通报(续); 2002年初,保定市白沟镇苯中毒事件,箱包生产企业数名外地务工人员中,陆续出现中毒症状,并有6名工人死亡。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高桥镇的中石油川东钻特公司发生特大井喷事故,高浓度硫化氢气体造成743人死亡,6万多人紧急疏散。 2004年5月19日“北京正泰源设备有限公司”以苯系物为主的有机溶剂引起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 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引发爆炸事故,造成9人失踪死亡。……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红星鞋帽厂,帽盔车间操作工人在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使用801大力胶,致使31名工人出现苯中毒症状,其中10人为重度苯中毒,2人死亡,1人早产,直接经济损失达50万元。;无任何防护措施的作坊企业。;使用有毒溶剂,管理较差,原辅料随处堆放;; 我市到目前为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系统没有急性职业中毒报告。;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 部分技术方案(2011年);(一)急性氨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2.1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