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中国纸媒的发展现状.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中国纸媒的发展现状 作者·王子龙 中国纸媒的发展现状是所有还在看报纸杂志的读者都共识的现实问题。至少在成年人当中,大家对中国纸媒的发展认识大致是可以达成一致的。 用一个词来形容,我想已经足够了。那就是“困难”。 主要问题有两个: 第一个问题,是当代中国的“中国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并不是没有过或者不会有。这是因为当代中国正处于文化转型期。过去的中国文化渐渐衰弱,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节奏,也受不起时代变迁对文化的冲击。而新的中国文化又很难再短时间内成形,没有人能准确地抓住当代中国文化的形态。当然,这也牵扯到整个世界的变化,但是这个影响如果作为中国文化难以成形的唯一借口,显然是不足的。这在于中国全民素质的统一和跟进效率。 经典永远都是经典,它可以被颠覆,但不能被抛弃。中国文化在现今的发展趋向明显是想要脱胎换骨,但事实是,我们允许脱胎,但不允许换骨!一味地将西方文化大批量地迁入中国,而渐渐地将原有的中国文化挤出人们的视线,我只能大胆地说,这是在促成国将不国的大结局。中国之所以被称之为中国,必然是有不能改变的中国血统问题,中国文化的血统是什么,显然很多人渐渐模糊了。例如,什么是中国画?大部分中国人认为,有水墨的材质绘制的作品就是中国画,那么先进日本、韩国等国家始终在坚持和延续着墨质画作的创作,甚至有部分异国人坚持这是他们的国画,那么,我们的国画和他们的国画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不能总是依托历史的因素,追溯到千百年前,说日本是我们的分支,韩国是我们的分支,所以他们的文化也是我们文化的分支,如此一来,再往前推算几千年,全世界都是中国人了。这是较劲!中国画之所以被称之为中国画,是完全可以脱离水墨的,因为中国画中,有一些东西是可以让观者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中国画中蕴含的中国人的气节,那是无论哪个国家也抢不去的,即便你用了油彩,画出来的依旧是中国画的,任谁看了都能看出中国的味道,这大概就是所谓“中国风”的味道了。再例如旗袍、武术等等,其他国家都有,但中国的,就是中国的,谁想抢,也抢不去,因为那种文化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共识。 相比新的中国文化,大部分人还是盲目的,环境不同了,意味着什么都要改变,以适应时代,也只有能够适应时代的文化,才是能永远流传下去并且被认同的文化。那么,如何去改变呢?中国文化做了很多的尝试,甚至不缺大胆的尝试,但终究未果。为什么?因为老的中国文化和正在成长的新中国文化站在了两个阵地,并彼此对立,水火不容,恶言相向,乃至动武。有人说,我们要尝试,就必然有牺牲,这并不是什么可以开脱罪责的好理由,你说你要当爹,所以你就把自己的爹弑杀了,能让人接受吗?新中国文化中,有一个很好的现象,也有一个很可悲的现象,好的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大,吸收了很多国际友人假如到学习中国文化的队伍中来,但可悲的是,国际友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熟识程度似乎比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还要强,就例如外国人说京剧是中国国粹,是中国迎接外国来宾最好的饕餮盛宴,而中国的年轻一代中却有很多人认为京剧是必然要被淘汰的糟糠,是残羹剩饭。 不要说我崇洋媚外,有一个现状你必须承认,很多中国人唱外国歌曲唱得都很好,但是唱自己国家的歌却不伦不类,而外国人却是唱好了自己国家的歌以后,才来享受中国音乐的美好的。抛去中国现代音乐佳作难求的现状,我们是不是该反应一下再说呢。 还有,早一代我就不说了,因为我没有资格说,我是80后,周边最多的也是80后和90后,就这20年里出生的人,我还是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当中至少有一半英语说得比中国话好。而且,这个状态很快就会延续到200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至于2010年以后出生的人就更难想象了。当一个国际友人友善地用中国话和你打招呼时,你却觉得用英语和他交流更方便,那会一个多大的笑话。你不会说英语,外国人不会笑话你,那毕竟不是你的母语,你不会说中国话,外国人一定笑丢了假牙,因为那和你每天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却不知道父母的名字一样可笑。 新中国文化必然是不同于老中国文化的,必然是可以迎合新时代潮流的主流文化,但这种血脉关系是不可能割断的。郭德纲用传统的艺术形式融合新的文化信息和网络语言,大家不也是接受得很好吗?但你始终要庆幸,郭老师玩的,依旧是老玩意,他换了一个新玩法,我想,这便是可以被称之为新中国文化的东西。而那些除了“说学逗唱”之外,没有一个字听着像相声的相声作品便是不知道爹是谁的“伪新中国文化了”。相声是听的,画是看的,音乐是听的,电影是看的,文化终究不能脱离了文化的根。眼睛、耳朵、嘴,总还是要长在它该在的地方。 毕竟,当这种新文化诞生时,它还是要被标上“中国”标签。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纸媒发展恰逢一个低落的时代,当然,这也是因为文化。当全世界仍在陶醉于书香之中的时候,中国人已经不知道是超前地还是偏离地投入到了网络时代。曾听一位网站的CEO说过,纸媒向电子媒体的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