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劳动情绪:疲劳、倦怠、应激与压力管理
当今人类劳动已从以体力为支撑的操作性作业发展为以脑力为支撑的知识作业,知识作业已成为现代作业方式的主流,并代表了未来劳动方式的发展方向,知识工人、白领工人等概念正反映了这一变化。鉴于脑力劳动效率在现代管理乃至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基础意义,如何像提高操作性作业一样,有效地提高脑力劳动的工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前沿。
第一节 疲劳与脑力疲劳
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从业人员众多,如何保障劳动者在安全、健康和舒适的条件下,更高效地工作是劳动工程心理学的根本所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疲劳若不得到及时恢复,不仅会造成作业效率下降,而且还会影响作业者的身心健康,诱发事故的发生,甚至是过劳死、自杀的隐患,因此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一流企业都十分重视疲劳的调查和研究。
一、疲劳的定义
医学领域通常认为,疲劳是人体的一种自主性防御,进一步说是由于运动过度而引起暂时性的人体机能下降,从而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发生综合性变化。《辞海》给疲劳下的定义是:“持久或过度劳累后造成的身体不适和工作效率减退。”《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疲劳的解释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因为体力或脑力消耗而需要休息;二是因为运动过度或刺激过强,细胞或器官的机能或反应能力减弱。”综合而言,疲劳是指工作过程中由于高强度或长时间持续活动而导致的人体工作能力下降和错误率增大的现象。它是一种自然的人体防御反应,即提示工作负荷过高,必须降低工作。一个人的脑力、体力及劳动强度、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人体的各种能力就会减弱,功能活力就会受到影响,使人力不从心,就产生了疲劳。
疲劳是人体的一种自我调节和保护功能,它的产生与劳动强度、环境、健康程度、情绪和工作绩效有关。疲劳不仅是一个常见表现,很多原因可以引发,而且是一个自觉症状,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把握其特征。
(一)疲劳的生理观
生理疲劳主要表现为肌肉疲劳。当运动主要由人体的肌肉来承担时,人体的大量能量被体力劳动所消耗,出现了一个体内的酸环境,这种疲劳就被称为所谓的生理疲劳。己有的研究成果表明,疲劳是人体活动中正常的生理反应,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机能发生疲劳时,不能持续保持其原有的工作能力。
1884年德国学者A.莫索(A.Mosso)对人体劳动疲劳进行了研究,这是人类疲劳研究的开始。此后,人们曾从各种不同角度去研究疲劳,所以疲劳的定义极不一致。在1982年第5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疲劳的定义为:运动性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各器官不能完成预定的运动强度,称为疲劳。疲劳是由于环境、生活和劳动条件而引起体内环境稳定性发生紊乱的一种状态。它是肌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是因为组织和器官兴奋性下降而带来的工作效率的降低。人处于这种状态,会感觉疲乏、懒动、提不起精神,不爱讲话,出现头脑发胀,记忆力下降。
临床医学上把疲劳界定为持久或反复发作的疲劳,持续在6个月以上;并且根据病史、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排除引起慢性疲劳的各种器质性疾病。
疲劳的体征标准:
● 低热,口腔温度37.5℃~38℃;
● 可触及小于2厘米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压痛;
● 咽部充血,但无明确扁桃体炎症;
● 未发现其他引起疲劳的疾病体征。
疲劳的症状标准
● 体力或心理负荷过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劳;
● 没有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
● 失眠症状普遍存在,多梦或早醒;
● 头涨、头昏或头痛;
● 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
● 食欲不振;
● 肩背部不适、胸部有紧缩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痛和关节痛,无明确的风湿或外伤史;
● 心情抑郁、焦虑或紧张、恐惧;
● 兴趣减退或丧失;
● 性功能减退;
● 低热;
● 咽干、咽痛或喉部有紧缩感。
如果同时具有以上2项主要标准、2项体征标准和6项症状标准,或累计具有8项以上单纯的症状标准,即可确诊为疲劳状态。
过度疲劳和过劳死
疲劳是随作业活动的开展而逐渐形成的。疲劳的产生与人体工作过程的变化存在特定的时序关系。疲劳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这些因素包括工作强度、环境条件、工作节奏、身体素质、睡眠五种。
过度疲劳Karoshi源自日语“过労死”(过度劳累工作导致死亡),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繁荣时期。过劳死并不是临床医学病名,而是属于社会医学范畴。“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人体就像一个弹簧,劳累就是外力。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发生永久变形,免疫力大大下降,导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儿癫痫持续状态重症护理查房.pptx VIP
- 华为公司规章制度基本法.pdf VIP
- 2024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3年典型考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习题 2 整流(含有源逆变 触发电路).doc VIP
- DB11T 808-2020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ocx VIP
- 通桥(2019)2131-Ⅳ 时速160km客货共线铁路简支箱梁(单线)跨度:31.5m(直、曲线).pdf
- 2024年永春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物理化学界面现象.pptx VIP
- 换流变压器原理及维修技术(.ppt VIP
- 08BJ9-1 室外工程-围墙、围栏.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