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结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攒尖(宋斗尖):屋面以数条垂脊交于顶部,没有正脊,屋面较陡,常用于面积不大的建筑。 卷棚:基本型中正脊隐匿所形成的派生屋顶形式。 单坡:多用于简单或辅助性的建筑。 平顶:多见于华北、西北、西藏少雨地区。 盔顶多用于礼仪性建筑 勾连搭 勾连搭 勾连搭 勾连搭 盔定 盔定 例1:试计算1等材、3等材、8等材的挈广的绝对尺度。 1等材的挈广=0.6×6 =3.6(寸) 3等材的挈广= 0.5×6 =3 (寸) 8等材的挈广=0.3×6 =1.8(寸) 例2:试计算1等、3等、8等足材广的绝对尺度。 1等足材广=0.6×(15+6)=12.6(寸) 3等足材广=0.5×(15+6)=10.5(寸) 8等足材广=0.3×(15+6)=6.3(寸) 例3:计算书上260页斗栱的尺度。4材3挈 若1等材,计算绝对尺度 9×4+3.6×3+12×0.6 =36+10.8+7.2 = 36+18 =54 (寸) 五、屋顶 (1)常见的主要屋顶形式(五种基本型) 庑殿(宋称四阿顶)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五脊殿,是古代最高等级的屋顶式样。又称四注顶。吴殿 歇山(宋称九脊殿):两坡顶加周围廊,由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共九脊。曹殿、汉殿、转角造、厦两头造 带檐廊式 尖山式 尖山式1 尖山式重檐 悬山:屋脊两端悬伸在山墙之外的两坡顶,又称挑山或出山。不厦两头,两山出际。为民居中的主要屋顶形式。在宫殿寺庙中多用于配殿厢房。 尖山式 卷棚 硬山:屋面不悬出山墙之外的两坡顶,多用高出屋面的砖石山墙,墙头作各种变化。 鎮國寺万佛殿 几种不同时代的斗拱:唐、五代(上)、宋、辽(中)、金、元(下)。 五、斗拱中的模数 宋代的材分制 清代的斗口制 宋代的材分制 宋代 材分(fèn)制: 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 材的高宽比为3∶2 材分八等: 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 八等材3寸x4.5寸 柱径大小已被确定:2个足材到3材 即42分…45分之间 五、斗拱中的模数 宋代的材分制 清代的斗口制 宋代的材分制 宋代 材分(fèn)制: 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 材的高宽比为3∶2 材分八等: 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 八等材3寸x4.5寸 柱径大小已被确定:2个足材到3材 即42分…45分之间 昂 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宋代时起杠杆作用,清代做假昂。 跳头上置横拱的叫计心造,不置的叫偷心造。拱头一般要卷杀。 拱的卷杀: 昂 昂是斗拱中的斜置构件,起杠杆作用。有上昂下昂之分。 昂的形式:批竹昂、琴面昂、象鼻昂 (2)斗拱的类别 斗拱按其所处的部位分类,可分为三类: ①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坐落于一般柱头部位之上,屋檐之重直接由斗拱传递到柱上 ②平身科(宋称补间铺作):坐落在柱间额枋之上,将屋檐之重由斗拱传递到水平额枋,再由额枋传递到其两端的柱头上。 ③角科(宋称转角铺作):坐落在角柱柱头之上,将屋顶翼角之重传递到角柱之上。   清式斗拱正面        清式斗拱侧面 厢拱 (三)、斗拱的出跳 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 出跳的多少代表等级的大小。 宋称铺作,出跳与铺作的对应关系: 出一跳—四铺作,出二跳—五铺作,出三跳—六铺作,出四跳—七铺作,出五跳—八铺作 清称跴(踩),跴与出跳的对应关系: 出一跳—三跴,出两跳—五跴,出三跳—七跴 (四)、斗拱的类别 根据部位:    柱头科—柱头铺作 清代 平身科—补间铺作 宋代    角科——转角铺作 根据做法(清式) 一斗二升交麻叶与一斗三升斗栱。用于外檐和隔架 翘昂斗拱。常用于外檐 品字斗拱。用于楼房和城楼平座之下或天花藻井四围 隔架科斗拱。用于室内梁、枋空档之间 镏金斗拱。用于外檐。等级最高 宋代 清代 角科 平身科 柱头科 宋式补间铺作斗拱构造示意. 正心枋: 在清式建筑斗拱的正心拱上,由槽升子承托的枋木 穿插枋:用以辅助连接金柱和檐柱,一般在大式建筑不用 五、椽 椽:指排列在桁檩背上以承托屋面荷载的细木杆件 六、斗拱 (一)、斗栱的作用 增加挤压面的作用 支承挑檐檩 联结柱网 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抗震 装饰作用 等级标志 模数作用 增加挤压面的作用 支承挑檐檩 联结柱网 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二)、斗拱的组成(清代) 斗 升 栱 昂 枋 斗:双向开口   ①斗的位置: 坐斗(又叫大斗,宋称栌斗):最下的构件 ②斗的组成: 斗耳:斗口两侧的突出部分 斗腰(宋称斗平):斗口下的平直部分 斗底(宋称斗欹):下面的倾斜部分 十八斗:除了大斗以外的斗全是十八斗 坐斗 十八斗 升:单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