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杜荀鹤《小松》阅读答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荀鹤《小松》阅读答案    篇一:小松杜荀鹤    诗歌形象鉴赏之二------事物形象    1、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4、子规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诗人是借子规抒发怎样的情感?    2、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5、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3、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ruí):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6、早梅张渭宦下垂的冠缨(帽带)。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这首诗塑造了蝉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这三首诗显示出“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请各用一句话阐明。    第一首:7、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第二首:    第三首:8、白鹭图(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0、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什么特点?    9、病牛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禾熟孙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牛王安石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    ②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篇二:延庆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延庆县20XX届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    语文试卷    20XX.3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诗首二句,扣紧题目“二小松”着笔,以“出凡尘”极言小松的神韵,    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    B.“自小刺头深草里”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    C.“而今渐觉出蓬蒿”的“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    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两个“凌云”,均指小松。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有意义。    2.“松”作为意象内涵丰富。下列诗句没有表达出诗人高洁品质的两项是(4分)..    A.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魏晋·刘桢《赠从第》)    B.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汉乐府《十五从军行》)    C.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梁·范云《咏寒松》)    D.结根生上苑,擢秀迩华池。岁寒无改色,年长有倒枝。露自金盘洒,风从玉树吹。寄言谢霜雪,贞心自不移。(隋·李德林《咏松树》)    E.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冬歌》)    3.请简要赏析李诗的尾联“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5分)    4.在古代诗歌中“烟”是一个有着独特审美价值的意象。“烟”以其飘浮、不可捉摸的灵动感,朦胧、遮盖的虚无感以及迷茫、凄迷而忧郁

文档评论(0)

177****87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