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ì 常常 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 这样以后 同“横”,梗塞,不顺 奋起,指有所作为。 被人了解 在里面,指国内。 同“弼”,辅佐。 在外面, 指国外。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第2段译文: 理解内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一段 六个人 共同的特点 1、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 2、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3、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排比举例 推断 归纳 结论 人才 艰苦的磨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二段 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奋发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 个人 国家 正 反 小 大 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经受磨炼的益处 1、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难道 读懂文意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 天下便平安无事。” 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真正,确实 吗 停息 2、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你 怎么,哪里 这 能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 成年男子 行冠礼 教导、训诲 助词,不译,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告诫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 去 同“汝”,你 谨慎 丈夫 顺从 准则,标准 ‘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准则的,是妇人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正位,行 天下之 大道; 住宅 居住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 ”上。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实现 遵循 能实现理想的时候, 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的时候,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使...迷惑(惑乱) 这 使...屈服 使...改变(动摇) 熟读成诵,合作探究: 1、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孟子反驳景春的话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分别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3、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4、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1、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敬仰、崇拜、羡慕。 出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来。 应该用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 2、孟子反驳景春的话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分别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分两层:第一层至“妾妇之道也”,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第二层,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前一层应读出不屑、轻蔑和鄙视,后一层应读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3、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用“妾妇之道”来比公孙衍、张仪的所作所为,是典型的类比论证。 孟子认为大丈夫有三个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这三条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 4、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讲的是“仁”“礼”“义”,是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梁氏族谱之祖系.doc VIP
- 工程维修委托协议合同书.docx VIP
- 《RPA财务机器人实训教程》教案示例.docx VIP
- 2023年3月scratch图形化编程等级考试试卷(四级)不带答案.docx VIP
- MITSUBISHI三菱CC-Link IE现场网络Basic远程I_O模块用户手册.pdf
- 2025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天津市区卷).docx VIP
- 《GNSS原理及应用》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偷窥漫画第一季完整.docx VIP
- 2023《传统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问题研究—以辽宁鞍山市为例》7400字.docx VIP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件-2024年高教版研究生新中特教材.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