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防史话】
旧上海的救火站
2012-10-18 1:18:47 消防指南
??????? 晚清时期,士;海已发展成为有100多万人口的通商口岸,但消防 尚无专门机构。发生火灾,由驻地绿营兵丁和衙役兼任救火。在民间,有慈善机构兼办消防, 1847年创办的厚仁堂、1858年创办的果育堂、1863年创办的济善堂、1869年创办的赞育堂等社会慈善 机构都曾兼办消防。遇有火灾,呜锣聚众,前去救火。随着县城工商业渐趋发达,人口激增,火灾随之增多,民间士绅纷纷设立水社、“救火社”等。据《上海市地方志》介绍, 1907年,上海县城厢内外已分四区设立救火团体。【右下图为:上海救火会钟楼。】
东区有:古平台安社、新午台救火社、梁东升救火社、实成救火社、大五庙辅济社、杨家渡永安社、大东门永安社、关南永济社、郑洽记救火社、豆市街同安社、花衣街保安社、木业商救火社、万家公益社等。
??????? 南区有:水神阁救火社、花业救火社、董家渡救火社、陆家棋协济社等。
??????? 西区有:西城泽济社等。
??????? 中区有:头铺平安社、四铺永庆社、十铺永安社、十五铺既济社、俞天顺救火社,果育救火社、八铺安济社、中城利济社、西区洽济社、状安西社、仁元救火社、南三铺状安社、十九铺潜安社、二十铺保安社、北三铺永济社、九铺状安社、东城永济社、北城宏农社、北镇春申社、豫园公益社等。
??????? 这些民间救火团体于1907年在华界成立救火联合会,拟定成立六区,后又改为九区。1919年议决成立东、南、西、北区和浦东区5个救火会。1920年1月起,各救 火会是归上海市警察局督理。约10年后,因上海特别市成立,上海市公安局第二科设立消防股,负责消防行政事宜。其时的消防机构有:
沪南区:董家渡救火会、中区救火会、沪南区救火联合会、沪南东区救火、沪南南区救火会、沪南西区救火会、沪南北区救火会。
沪北区:闸北救火联合会、闸北一段救火会、闸北二段救火会、闸北三段救火会、闸北四段救火会、虹镇救火会、胡家桥救火会。
??????? 沪西区:曹家渡救火会、真如救火会。
??????? 江湾区:江湾救火会。
??????? 吴淤区:吴淤一段救火会、吴淤二段救火会。
??????? 浦东区:浦东救火会、高桥救火会、洋泾救火会。而各租约国也在其租界里都建有救火站,其中较大型的有7处,即中央救火站、杨树浦救火站、虹口救火站、新闸救火站、宜昌路救火站、静安寺救火站和宝昌路消防站。
???????? 中央救火站(河南路280号)一一现址为上海市消防局,是在原址上新建的新大楼,要想看看老救火站的样子,可以从在新大楼背后的老建筑上,依稀可辨(图1)。杨树浦救火站(杨树浦路1307号)一一建于1920年,塔楼上的年号清晰可见,总算还和当年的情景相吻合(图2)。
??????? 虹口救火站(吴淤路560号)一一俗称沈家湾救火会,位于吴淤路与武进路(靶子路)的东北转角处。它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火政处于1867年初建, 1915年改建为今日规模。该建筑由三层砖木结构的专用房屋和高36米的撩望台组成。那个时期,其主要负责公共租界北区的消防任务,是上海也是我国设置的第二座现代消防站。
??????? 宜昌路救火站(宜昌路216号)一一它是在1932年,由日商集资,公共租界工部局建造。该大楼曾经兼作办公、住宿和车库之用;开始是四层,后局部加盖为六层。它与火警撩望塔相映成趣。大楼为现代派风格,竖向线条构图,内廊式,窗间墙上下通贯,长方形窗户,褐色面砖饰面,局部砖墙加白色勾缝,钢混结构和砖混结构。塔高30余米,顶部为八角形敞亭(图4)。如今,该大楼部分楼层为居民住房,仅车库和部分楼层仍作为消防使用,撩望塔已停用多年。
宝昌路消防站(淮海中路193号)——1911年建造。该处地产指说是法租界当局于1865年从上海农民处强买所得。1908年,法租界救火会与公共租界救火会分家,遂将该地拨给建造宝昌路消防站与霞飞路巡捕、房及安南巡捕宿舍,其中消防站占1/3面积。该建筑主楼为三层,西4南两侧为平顶的两层楼房(图5)。主楼靠南中央有1座撩望台,有8层楼高。主楼北面1楼设有5个车库,有救火车库3个。主楼南面4米处建有1幢2层楼房,供站长使用。80年代中期,因撩望台建筑老化和电话普及而失去作用,与南小楼同时拆除,其余建筑仍保留原有风貌。
此外,有名的还有在爱文义路梅白格路口的新闸救火站(北京西路295号)和1922年成立的静安寺救火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