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史话】解放前南昌建起36米高火警瞭望台.docVIP

【消防史话】解放前南昌建起36米高火警瞭望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防史话】 解放前南昌建起36米高火警瞭望台 火,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然而,火在带给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在历史上,南昌就是一个火灾多发的城市,曾有“火城”之称。 据消防老兵回忆,早在民国时期,商办民办的消防队——南昌商团救火会曾在江西大旅社(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建造了一座36米高的火警瞭望台。在通讯极不发达的时期,这座火警瞭望台曾对消防灭火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消防部门在发展和壮大的同时,现代化装备也得到加强,其灭火救援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 旧时火灾高发?南昌曾有“火城”之称 旧时的南昌城人口较为稠密,房屋紧密相连,且材质结构多为草木,一旦发生火灾则容易燃烧蔓延。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南昌就常发生火灾,唐德宗贞元二年(公元786年)七月,“洪州火,燔民舍万七千家”。 据考证,造成火灾多发的原因,与当时南昌地区的房屋结构有着极大的关系。隋唐时期,南昌地区的民居多为茅舍,其建构材料多为竹或茅草,结构十分简易且所处的位置低矮狭窄。由于房屋连早的消防警察于1911年建立,是年10月,江西巡警道改称警视厅,下设消防队,负责南昌消防事宜,这也是江西省最早的官办消防组织。 1927年8月1日,江西省会警察局消防队青壮年靖远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1929年5月,江西省政府规定各县成立县公安局,下设消防科,各县公安分局设立消防组。1939年5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南昌,南昌市成立伪警察局消防队。1944年3月,南昌市伪政府组织防护团,下设防勤组以加强灭火力量。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恢复了省会警察局。1947年8月至全省解放时,新建、丰城等十几个财政较为充裕或范围较大的县设立了消防队(组),而大多数县均因地方财政困难未设立官办消防组织。 在此期间,为更好地组织火灾扑救工作,当时民间也自发地成立了义务救火队,1914年,由几位商人筹资创办的商团救火会在南昌成立,1916年商团救火会由南昌市商会接管,改称“商团救火总部”,救火人员从各大商店抽调组成。随着商业的发展,义务救火团体逐渐演变成为专业消防组织。1936年,南昌市商会救火总部更名为商会救火总会部,后又改称商会救火总会。日寇占领南昌时,商会救火总会被迫解散,1946年,商会救火总会予以恢复。由于当时的商会救火总会所有的消防器械均为商团自行采购,其装备较为简陋,一旦发生重大火灾,仍然无法进行有效扑救。【左上图为:民国时期的消防警察委任状。】 早期消防人员装备 远不能满足灭火需求 在民国初年期间,南昌的救火工具主要为火钩、斧锯、绳索等。街巷内配有大型木质“太平水桶”。人们通常会在祠堂、宅院内的天井蓄满水,或是在院内放置大水缸,用来扑灭零星火灾。直到上世纪30年代,随着南昌滤水站的建立,才开始设置自来水海亭(消防栓)。至民国36年,南昌共有自来水海亭65只。 1949年5月,南昌市公安局接管国民党江西省会警察局消防队,同年10月,又接管南昌市商会救火总会,12月两队合并,组成南昌市公安局消防队,下设江东庙消防分队、广润门消防分队、船山路消防分队三个分队,共有队员138人,当时全市只有3辆消防车、2台普球拖泵及3台拉瓦斯唧筒。此时的消防器械极为薄弱,消防设施远不能满足灭火需求。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万亚平从南昌市公安人防指挥部调到当时的消防处担任处长一职,兼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据他回忆,当时南昌消防的装备及设备大多都是民国时期留下的,灭火设备大多都是依靠手推,进口的消防车也都已经破旧不堪。【右上图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消防队。】 ?“随着社会发展,易燃易爆工厂越来越多,当时的消防人员紧缺,年龄普遍偏大,总体素质也偏低。”万亚平说,为了解决消防人员不足的问题,他们从工厂工人、学校及专业军人当中挑选了一批人员,这才让问题得以缓解。 ?“以前有辆水罐车和泡沫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万亚平回忆,当时的消防车辆及设备主要靠公安部分配,而消防车则为国产的“解放牌”,水罐车较为常见,主要扑灭各类常规火灾,而二氧化碳车则主要用于扑灭油类火灾。而南昌地区的消防,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已经开始添置二氧化碳车。 ??“当时全市只有六个中队,分布在肖公庙、羊子巷、阳明路、象山路等市区人员集中地域,每个中接紧密,火灾蔓延迅速,每当旱灾时节来临,火魔肆虐给当地百姓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当时民间为了预防火灾,邻里之间相互联合日夜巡逻。直至唐朝官员韦丹任江南西道观察使后,为了去除火灾隐患,他开始广征工匠,教百姓烧砖制瓦建房,并由官方出资建造一批砖瓦房,平价或降价卖给百姓,这才让当地得到了遏制。 另据史料记载,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3月7日,南昌顺化门内的硝局火药爆炸引发大火,火灾造成地面下陷,附近江西贡院及西昌书院等建筑墙壁均被震裂,烧死数十人。19

文档评论(0)

hhx06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