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发展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翻译发展史 Chinese translation history * 第16组: 李珊珊、魏蓉婕、刘 静、 马 钰、张 莎、卢清华、 耿 富 目录 1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2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3 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4 “五四”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 5 新中国翻译时期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1.佛经缘起 ?佛教创立:公元前六至五世纪 ?创立地点:古印度 ?佛教流传:公元65年之前传入中国 我国的佛经翻译 ?开始:东汉桓帝末年安世高译经 ?发展:魏晋南北朝 ?极盛:唐代 ?衰微:北宋 ?尾声:元代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2,.佛经的翻译可分为三个时期: 东汉至西晋 中国佛经翻译的草创期,西汉哀帝时期伊存至中国口传佛经。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大月氏僧支谶到洛阳弘佛,译有《道品行经》等。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84年),安息(即波斯)人安世高翻译《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 东晋至南北朝 以鸠摩罗什为主。鸠摩罗什对东亚佛教经典的贡献巨大。罗什于西明阁和逍遥园开始译经,据《出三藏记集》载,罗什一生翻译三藏经论74部,凡384卷。 隋至唐中叶 此一时期为佛经翻译的全盛时期,玄奘是主要的翻译大师,在唐太宗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了国立翻译院,参与的学生与人员来自亚洲东部各地。他花了十多年时间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其后则有义净、不空等。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3.中国翻译史上有“译经三大家”的说法 鸠摩罗什:他和弟子僧肇翻译了 《金刚经》、 《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和《百论》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 十四卷 真谛 :(印度佛教学者、梁武王)《摄大乘论》 玄奘:唐代高僧,俗称唐僧。贞观二年(公元 826年),玄奘去印度求经, 17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玄奘主持了更大规模的译场,用19年时间译经75部1335卷。此外,他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到国外去的中国人。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4.中国佛经翻译思想的历史贡献: 1.奠定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初步基础。佛经翻译事业从最早的重直译,到后秦时期鸠摩罗什的重意译,再到隋代的彦琮又倾向于直译,最后到唐朝时期的玄奘创出的“新译”,奠定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初步基础。 2.对中国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第一,佛经的翻译是中国第一次用自己的最简单的去翻译印度日耳曼语族之中最复杂的一种言语梵文。第二佛经的翻译事实上开始了白话的运用,宋儒以来的语录其实是模仿佛经而来的。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不仅译出了浩如烟海的经书,而且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他们的翻译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这是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形成前的发轫时期。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1.背景知识:科技——来自西方的水 在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与中国知识分子合作,译介了大量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等西方科学著作。    (1)在科学家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合译的《几何原本》中,许多名词如点、线、直线等的译法在中国沿用至今。中国有经纬度的精确概念则开始于他们合译的数学著作《测量法义》。    (2)在这一时期,耶稣会传教士还把中国的《大学》、《中庸》、《论语》、《诗经》等经籍及文学作品译成外文,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2.(1)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翻译活动的特点 ①阶段性特征明显 ②开创“洋译华述”模式 ③实用翻译为上 ④译出语无一为英语 ⑤翻译只是传教的副产品 ⑥翻译活动不成体系 (2)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的翻译观   就译论而言耶稣会士以及参与西学翻译的士大夫徐光启和李之藻等人虽然未能建立系统的翻译方法和理论但已经透过他们的一些著述中阐述了浅显的翻译观点。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3.影响:   清之际西方耶稣会士在中国从事的以科学为手段的传教活动实际上开创了我国的第一次科技翻译高潮,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有着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尤其是他们采取的适应性传教策略以及在译介西方科技著作时采取的适应性翻译策略所形成的“西学东渐”译介成果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更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清之际耶稣会士翻译活动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耶稣会士的著述和书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及中国科学技术的精髓被介绍到了西方,对西方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1.背景知识:?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

文档评论(0)

186****64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