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酒楼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吕纬甫曾经是一个很激进的青年,他在求学时和同学一起到城隍庙去拔过神像的胡子,还因为激烈地争论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而他现在从事的工作,在私塾里授课,讲《诗经》、《孟子》、《女儿经》这些代表封建传统礼教的东西。 吕纬甫的人生态度由狂热而失望,由激进而消沉、落拓,屡遭挫折后却变得一蹶不振,凡事“敷敷衍衍”、“模模胡胡”、“随随便便” 。 2、吕纬甫是由激进转消沉的人   《在酒楼上》塑造了辛亥革命后彷徨乃至没落的知识分子形象。主人公吕纬甫颓唐消沉,感到人生就像苍蝇绕圈:“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 他从前也曾是个敏捷精悍、热心改革的青年,但经过太多挫折,发现年轻时的梦想无一实现,因而也就对一切都“敷敷衍衍”、 “模模胡胡”、“随随便便”起来。 鲁迅对青年的针砭 像吕纬甫这样由狂热而失望,由激进而消沉、落荒,在当时的青年中并不罕见,鲁迅坦然承认,自己也曾一度颓唐。在《两地书》中他对此作了精当的剖析:“中国青年中,有些很有太‘急’的毛病……因此,就难以耐久(因为开首太猛,易将力气用完),也容易碰钉子,吃亏而发脾气,此不佞所再三申说者也。”他因而主张改革者“要缓而韧,不要急而猛。”吕纬甫的悲剧中正蕴含着他对忽而狂热、忽而消沉的青年们的批评。   既然小说中的主要情节都是鲁迅自己的经历,那么,鲁迅自己是吕纬甫的主要模特儿,吕纬甫是鲁迅“事实的自叙传”,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疑问的了。 (胡尹强《破毁铁屋子的希望》) 鲁迅一直在探索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在酒楼上》与《孤独者》中,他又做了这样的尝试:小说中的叙述者“我”与小说人物(吕纬甫与魏连殳)是“自我”的两个不同侧面或内心矛盾的两个侧面的外化,于是,全篇小说便具有了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的性质。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3、他既糊涂又清醒 吕纬甫虽浑浑噩噩度日而无力自拔,但他同时也是十分清醒的,充满自责。他说:“……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到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他甚至尖刻地讽刺自己:“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下,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 提醒知识分子不可重蹈覆辙 吕纬甫说的很坦诚,很符合实际,却也很痛心。他显然不满于这样的人生,但他的人生却确实是一种蜂子或苍蝇飞旋似的悲剧。由于他的头脑很清醒,对于自己这种可悲的人生有着深切的认识,这就更加深了心灵的痛楚。鲁迅在对吕纬甫这类知识分子悲剧人生的展示中,提醒当时的知识分子,不可重蹈他的覆辙。 小结 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回顾了吕纬甫由满腔革命热情到意志消沉的历史过程,生动地展示出,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在革命运动之后没有寻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处于一种孤独无奈,寻找出路而不得的迷惘消沉状态。《彷徨》扉页上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题辞,《在酒楼上》小说的题旨正与这样的题辞相呼应。 鲁迅对其态度? 吕纬甫形象的意义 吕纬甫形象深刻的认识意义:留下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落潮的时代烙印;反映了“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客观上提出了“知识分子问题”。 “我”与吕纬甫 “我”是一个“漂泊者”,仍然怀着年青时的梦想,还在追寻,因此依然四处奔波,但他却苦于找不到精神的归宿。 吕纬甫在现实的逼压下,已不再做梦,回到了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大地的“坚守者”。他关注的、所能做的,都是家族、邻里生活中琐细的,却是不能不做的小事情,而且不可避免的,还要作出许多妥协。 作品详析 * * * * * 鲁迅 《在酒楼上》 学习要点 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吕纬甫的思想及通过他反映的的鲁迅的思想。 鲁迅生平和思想 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与其胞弟周作人以“周氏兄弟”而闻名于“五四”时期。 1898年(17岁)到南京求学期间,读到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受到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1902年(21岁)到日本学医,想用新的医学来促进国人对“维新”的信仰。 幻灯片“砍头”和弃医学文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他们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 与周作人合译有《域外小说集》(1、2),著有《人之历史》、《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