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井古镇的旅游开发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井古镇的旅游开发探讨 2012年08月08日 11:47 来源:《中国市场》2012年第02期 作者:王晶 唐文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213   摘要:以黑井古镇的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黑井古镇现有旅游资源的分析,研究黑井古镇的旅游现状,提出针对黑井古镇旅游开发的策略,得出“保留古镇的传统风貌,在旅游中谋求发展”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黑井古镇,旅游资源,旅游开发   据《福布斯》杂志评价,旅游业是最赚钱的八大产业之一。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外出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越来越普遍的休闲放松方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必需。尤其是离开喧嚣的城市,寻找一处安静休闲的村庄或者小镇,体验一下当地慢节奏的生活,成为了越来越多上班族休闲度假的选择。旅游开发是指人们为了发掘、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致力从事的开拓和建设活动。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以及开发,开发旅游资源的价值以及功能,完善旅游景点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使得旅游资源在保护的同时得到开发,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状态。   1黑井古镇概况   黑井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西北部,距昆明市200千米,州府楚雄75千米,禄丰县城98千米。镇区海拔1540米,年平均气温18.7℃,年平均降雨量857毫米,气候适宜。黑井镇地处金沙江右岸支流,龙川江中游河谷地区。龙川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绕经元谋后注入金沙江。因河流深度切割,形成千峰耸峙、一水中流的地形特征。黑井,是曾经的大理国仅有的9个盐井之一。黑井因盐而盛,又因盐而衰,在制盐的兴衰中使黑井镇成了一座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名镇”。   2黑井古镇现有旅游资源   2.1历史悠久的制盐文化   黑井产盐的历史悠久。传说在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彝女阿招在黑牛的引导下,发现河边山脚处有卤泉自然溢出,从此,黑井先民采卤而食。从近十年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得知,黑井在3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此劳动生息。在青铜器时期,黑井人掘池储卤,用原始的薪炭法制盐;到南诏时期,掘池汲卤,用釜煎盐,黑井盐成为专供王室的贡盐。由于盐对一个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到元代时,中央置威楚路提领管黑盐井盐运使司;于明洪武年间,黑井设正五品的盐课提举司,直隶于省;到解放前,黑井设场务公。经过数百年发展,到清朝,黑井盐业达到鼎盛,盐税竟占到云南盐税64%。由于当时家家制盐,煮盐产生的气体聚集到田边路边的沟里,久久不散,使黑井多了个雅称——烟溪。直到现代海盐的“入侵”,使昔日富甲一方的盐都,因失去支柱而走向衰落。斗转星移,沧桑变迁,“盐都”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制盐所用的古盐井、煮盐灶户等却保留了下来。   2.2灿烂多元的建筑文化   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民居、庙宇、牌坊等建筑和大量文物,风貌依旧,历史纹脉清晰,特色鲜明,被誉为“蒙尘的贵妇”、“明清社会活化石”。黑井的民居静静地坐落在龙川江两岸,红石条铺成的古街巷悠远寂静,路两旁的民居均有铺台,似乎还在等待着来往的马帮光顾。由于盐的经济地位,各地的商贾均汇集于此,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至今黑井仍保留有多处古建筑群、单体等。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元、明、清石塔5座,现存3座;碑刻现存32块;石牌坊5座,现存2座,寺庙56座,现存11座。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武家大院、黑牛盐井、七星台、大龙祠、节孝坊、孔庙、飞来寺、五尺道、和尚坟、安庆堤等。   2.3古香古韵的民俗文化   黑井人口主要由汉族、彝族、回族、苗族等构成,多民族在这个古镇里共融共生,形成了古镇多元化的宗教、饮食、习俗等,传统节庆保留下来的有“二月八”、“民间祭盐龙祖仪式”、太平会、火把节、洞经会等。当地还有不少特色小吃,如稀豆粉粑粑、灰豆腐、牛干巴等,以及“八八”宴席和“八四”家宴等。   3黑井古镇旅游开发现状   1995年8月,黑井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因此,黑井知名度逐步提升。2004年被列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05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全省60个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之一,被楚雄州州委、州政府破格命名为州级文明城镇。同年9月,通过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专家评审,获准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9月,被评为云南十大名镇,10月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3.1黑井旅游市场现状   黑井古镇是云南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被称为“千年盐都”。黑井最具价值的客源地是滇中及附近地区,即昆明、攀枝花、楚雄、玉溪、大理等城市。游客多是散客和自发组织的小团体,缺乏有计划、有目标的组织过程。据统计,2001年(1-12月)黑井古镇共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