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期
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成因与对策研究
作者:宁克强 何军 魏茹芳
摘要:当前,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环境下, \o 新闻 新闻传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各种 \o 新闻 新闻 \o 道德 道德失范现象也日益突出,如虚假 \o 新闻 新闻、有偿 \o 新闻 新闻、 \o 新闻 新闻侵权等行为,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 \o 新闻 新闻 \o 媒体 媒体的 \o 道德 道德建设,构建良好的 \o 媒体 媒体生态。
关键词: \o 道德 道德失范; \o 新闻 新闻自律; \o 新闻 新闻 \o 媒体 媒体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1)01-0063-03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o 新闻 新闻 \o 媒体 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因素,改变着人们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看法。而与此同时,各种 \o 新闻 新闻 \o 媒体 媒体 \o 道德 道德失范现象、 \o 媒体 媒体侵权行为也层出不穷、与日俱增, \o 新闻 新闻 \o 媒体 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及其社会公信力也随之受到影响。
一、 \o 新闻 新闻 \o 媒体 媒体 \o 道德 道德失范现象分析
1. 传播虚假 \o 新闻 新闻。虚假 \o 新闻 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即 \o 新闻 新闻报道者离开 \o 新闻 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任意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 \o 新闻 新闻”。作为 \o 新闻 新闻的本质特征, \o 新闻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是对 \o 新闻 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真正的 \o 新闻 新闻实践中, \o 新闻 新闻失实的情况确是屡屡出现,虚假 \o 新闻 新闻成了 \o 新闻 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 \o 新闻 新闻记者》杂志为抨击 \o 新闻 新闻造假现象,从2001年开始发起了评选年度十大虚假 \o 新闻 新闻活动。“十大假 \o 新闻 新闻”的评选原本是一次心血来潮的突发奇想,偶尔为之,谁知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原以为假 \o 新闻 新闻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不曾料到,假 \o 新闻 新闻却如雨后春笋般越打越多,一些捕风捉影、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的假 \o 新闻 新闻也频频出现在 \o 媒体 媒体报端。如2008年3月14日,我国西藏等地发生暴力事件,部分西方 \o 媒体 媒体用扭曲事实真相的报道,误导舆论,甚至弄虚作假,某些西方国家的电视台和报刊把参与打砸抢烧的暴徒描绘成“争取人权的英雄”,将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杀害无辜群众、破坏人民财产的犯罪活动渲染成一次“争取自由的事件”。特别是用精心剪裁过的虚假照片,歪曲事实,混淆视听,断章取义,编造谎言来影响、操控国际舆论,煽动反华情绪。德国RTL电视台在报道中将尼泊尔警察抓捕抗议者说成是“发生在西藏的事件”,将四名“挥舞棍棒的尼泊尔警察”在首都加德满驱赶游行者的照片说成是“中国警察在西藏镇压抗议人群”,这些虚假报道都使得不实信息在社会上公开传播,在误导受众的同时也损害了 \o 新闻 新闻 \o 媒体 媒体的信誉。
2. 发布有偿 \o 新闻 新闻。有偿 \o 新闻 新闻是指 \o 新闻 新闻机构及 \o 新闻 新闻工作者对要求刊登 \o 新闻 新闻者索取一定费用的 \o 新闻 新闻,其主要表现就是以发布“ \o 新闻 新闻”(或其他稿件)为条件向被报道对象索取货币或非货币的利益。其实质就是 \o 新闻 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 \o 新闻 新闻 \o 媒体 媒体传播 \o 新闻 新闻的权利和金钱进行的非法交易。有偿 \o 新闻 新闻和虚假 \o 新闻 新闻一样是 \o 新闻 新闻 \o 道德 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表现。有的 \o 新闻 新闻单位以专版、专稿的形式刊登关于企业形象、产品信息的介绍,这种 \o 新闻 新闻往往是按照篇幅、地位论价,有的则是以报道为条件交换其他经营利益,如广告、发行等。至于 \o 新闻 新闻记者个人搞“有偿 \o 新闻 新闻”,更是名目繁多,包括接受采访报道对象的“劳务费”、“车马费”、“误餐费”等各种名目的钱款、有价证券,还有礼品;或者以采访报道为条件交换各种好处,如购买廉价商品、餐饮、出国旅游、住房等。有偿 \o 新闻 新闻是“拜金主义”思想在我国 \o 新闻 新闻领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