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案例1: 某医院脑外科甲病人和乙病人同时进行手术,需要输血。甲病人是“O”型血,乙病人是“AB”型血。护士长派清洁工到血库取血,然后分别送到甲病人和乙病人台前。时候,护士A按照清洁工的分放位置分别给甲病人和乙病人输上血液。手术治疗中,甲病人出现荨麻疹、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护士B接班查阅病例后,发现输液瓶上的病人姓名与病历不符,即刻查对,证实已将乙病人的“AB”型血误输给了甲病人,共550ml。于是立即停止输血,进行抢救,但甲病人最终于当晚死亡。本病例乙护士在给两病人输血时,没有进行必要的查对,导致交叉输血的事故。 案例8:用药错误案例分析 护士夜间给病人注射时,错记为是病人旁边另一床的病人。夜间也没仔细核对病人的姓名,给病人注射扩血管药。病人家属觉得奇怪询问医生,医生说并未开注射的医嘱,后发现是护士打针打错了病人。病人家属提出因增加了痛苦,给精神上带来了紧张。医院给予减免医疗费用3000元并赔礼道歉。属责任事故,赔偿费用由护士承担。 案例9:护理记录记录不及时案例分析 病人入院生产,根据护士的记录,凌晨2:45开始使用静脉缩宫素诱发分娩。按照操作规定,使用缩宫素的病人应该持续监护。然而直至凌晨5:15分护士的护理记录单上却未记录病人的临床表现。分娩后,病人出现严重子宫出血。由于无法止住,医生为她做了全子宫切除术。后来病人向法院起诉并控告医院其并发症是由于不当的缩宫素使用和用药后病情监护缺乏造成的。负责手术的两名医生都证明用药的同时确实进行了监护。然而他们却没有证据证明他们按照医院的规定对有关病人诊断和治疗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包括病人对治疗的反映。病人由此获得了赔偿。本案例中,护士没有记录病人使用静脉缩宫素后的病情变化,无法证明自己所进行的正确的护理活动。 案例10:巡回护士违规接病人案例分析 某医院小儿外科在一天安排两个患儿同时手术,其中甲患儿患有胸部肿瘤,乙患儿患的是腹股沟疝。在接病人去手术室时,护士图方便,违反规定,将两个患儿放在同一辆车上推到手术室。护士没有查对,就将两本病例分别放在两个患儿头旁。到手术室后,麻醉师也没有对患儿进行核查,仅依据已被护士搞错的病历,将两个患儿分别错误的安排在相应的手术台上开始麻醉。结果,开腹的医生找不到疝囊,开胸的医生没有发现病灶。两台一交换情况,才知道错治了病人。 案例11:违反操作规程案例分析 病人,女,76岁,咳嗽、憋气及发热2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慢支并发感染,肺心病、肺气肿。入院后由护士甲为其静脉输液。在病人右肘上3厘米扎止血带,当完成静脉穿刺固定针头后,由于病人衣袖滑下将止血带盖住,护士忘记解下止血带。随后甲有事,其它医嘱交护士乙完成。乙先给予静推药液,然后进行静脉输液。在输液过程中,病人多次提出“手臂疼及滴速太慢”等。乙认为疼痛是药物刺激静脉所致,点滴速度不宜过快。经过6小时,输完了500ml液体,由护士丙取下针头,发现局部轻度肿胀,以为是少量液体外渗所致,未予处理。静脉穿刺9个半小时后,因病人局部疼痛而作热敷时,家属才发现止血带未松解,于是立即解下并报告护士乙,乙查看后嘱继续热敷,但并未报告医生。止血带松解后4小时,护士乙发现病人右前臂侧有2cm×2cm水疱两个,误以为是热敷引起的烫伤,仍未报告和处理,又过了6小时,右前臂高度肿胀,水疱增多而且手背发紫,护士乙才向医生报告,经会诊决定转上级医院。转院第三天因右前臂严重缺血坏死,行右上臂中下1/3截肢术。术后因病人年老体弱加上中毒感染引起心、肾衰竭,于术后1周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为一级医疗责任事故。 案例12:违反操作规程案例分析 护士为一位住院患者连接了留置于右腿部的静脉通路,输液按计划进行。可是在接通输液通路12小时之后,护士发现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究其原因发现输液管与静脉留置管分离、脱节,大量血液从静脉留置管流出,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抢救,但患者终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13: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案例分析 某病人输液10分钟后,出现发热。病人家属发现输液袋内有絮状物。护士立即更换液体,医生对病人进行对症处理。病人发热得以控制。家属要求医院赔偿并对此事件带来的任何将来的后果负责。医院与病人协商,免去药费并赔偿:5000元。 案例14: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案例分析 患儿在急诊科输液3d,每日予注射用头孢替唑钠1g(2支)静滴,患儿家属第2天于7时到急诊输液时只带0.5g(1支)药,护士黄某接单后未认真核对,只在液体中加入0.5g药,输液10min后,其家属发现少带一支药,另一接班护士张某知道后立即到药房借1支头孢替唑钠给患儿补加,未影响患儿治疗。但患儿家属非常不满意,向医院进行投诉。 案例15:未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案例分析 某孕妇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而住进医院。入院1周后病人出现恶心、头晕。医嘱:冬眠1号2毫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