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点解释《老子五千年》,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道德经》为韵文哲理诗体。《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反者道知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坐,以柔弱胜刚强。道教知道之论与政治观、伦理观,大体不出老氏体系。至若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觉”,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    《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需要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动词,有装载之意。营魄,即魂魄。魂为附气之神,魄为附形之灵。营魄指形神而言。抱一,抱守也。一,道生之一也,指元气而言。就整句而言,是讲要达到形神合一的状态。    “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抟,凝结。抟气即采气之意。致柔,是一要达到柔软的状态。从整句来看,是要身心都如同婴儿一般。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净化心灵之意也。要达到心灵无暇。与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相仿佛,是修行的基本方法。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这一句看上去很简单。有人认为从这一句来看,老子从修身讲到了治世。不过从上下问来看不会是这个意思。因为下句仍然在将修行。古代有把“国”比喻为形体,“民”比喻为“气”的说法(这是个秘密,不要随便告诉别人,呵呵)。那么这句话就是在讲调整身体和气机,而达到无为的状态。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守规矩不越规矩的一种纯自然的状态,无为而无不为。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天门开阖应该是入定出神之功夫。道家丹道出阳神的阶段。没有体会,我也不知道是啥样子。如果说是灵魂出窍不知道多少人会跟我撇嘴呢!雌,一种状态,虚怀若谷。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明,意识灵明。白,心之本体素寸。虚能生明,静能生白。明白四达,既有意识上的,也有上的。无所不知,而又不自以为知。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在《老子》这本书中,“道德”一词与我们今天的社会道德的内涵是有差别的。“道”是宇宙的本源,而“德”就是这种本源的性质、特征。修道,就是自身通过主动的运用意识,让自身的意识状态与道合一,使人的道德与“道”的特征“德”相一致。玄德,玄是对德的修饰,虚怀若谷深邃悠远的德。这一段是写“道”的特征,也是写人的道德涵养。有利万物之意,利万物与自利合一。    第十一章    这一章的语言结构很好,用了三句“当其无”,和三句“有……之用”。通过三个例子最终得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结论。    从全章来看,老子在强调“有”与“无”的关系。与第一章的“常有”、“常无”相呼应。    在“有”与“无”之间,老子强调“无“的作用,而“有“只是条件性的。但是“无“又不能离开“有”而存在。道有“

文档评论(0)

scj1122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6052137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