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 十七年散文 一、当代的散文概念 狭义的散文,指的是所谓“抒情性散文”,其特征,相近于“五四”文学革命初期所提出的“美文”,后来也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 广义的散文概念,则除此之外,还包括“叙事性”的、具有文学意味的通讯、报告(“报告文学”或“特写”),也包括以议论为主的文艺性短论,即“杂文”、“杂感”等。有时候,文学性的回忆录、人物传记等,也会被列入散文的范围之内。 二、十七年散文发展概况 (一)1949-1956年为第一阶段: 通讯、报告得到了空前发展。 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 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 柳青《王家斌》、华山《童话的时代》、臧克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杨朔《石油城》。 缺陷:题材不够广泛,体裁过于单一,存在较多的概念化倾向。以歌颂为主,较少干预生活、沉潜生命人生的作品。 二、十七年散文发展概况 (二)1957-1966年,是十七年散文创作的第二阶段:当代散文的活跃时期。61年被称为“散文年”。 (1)抒情散文异常活跃 杨朔《海市》秦牧《花城》刘白羽《红玛瑙集》冰心《樱花赞》峻青《秋色赋》等。 (2)报告文学的新发展 由偏重记事发展为以写人为主,具有时代感和新闻性。穆青《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 (3)尖锐泼辣的杂文 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札记》有感而发,大胆泼辣。 三、十七年散文审美特征 1、选材上以“时代精神”为准则 2、艺术构思上的“诗化现象” 3、审美层次上的日趋简单化 十七年时期的散文主要为豪言壮语式的歌颂,缺少真情的抒写,整体艺术成就不高。 四、杨朔的散文 杨朔(1913-1968) ,原名杨毓瑨,山东蓬莱县人,致力于艺术散文的写作,结集有《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这些抒情散文先后写于1955——1965年间,其中大多数作品在50、60年代广为传颂,有些当时就被选入中学课本。 四、 杨朔的散文 杨朔创作之路 1、探索期 1937~1948年 2、发展期 1949~1959年 《三千里江山》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长篇小说。 3、诗化期 1959~1966年 杨朔把散文当作诗一样来写,形成颂歌体的格调,如《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等。 四、 杨朔的散文 杨朔散文的特征: 1)选材上,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2) 杨朔散文讲究艺术构思。他善於大处著眼,小处落墨,抓住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生发联想和想像,洞隐烛幽,见微知著, 使作品的思想得到寓大於小、寓远於近的艺术表现,因而具有诗的视角和诗的容量。 四、杨朔的散文 3) 杨朔散文注重创造诗的意境。 诗化散文。 他的很多散文用诗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创造诗的象征比附的境界。 4) 杨朔散文讲究艺术结构。他一般采用曲径通幽、「卒章显志」的园林式结构,於云遮雾障中问峰回路转,层层叠叠,变化多端,显得缜密精巧、引人入胜。同时他又善於运用虚实、隐显、疏密、抑扬、张弛等艺术辩证法,对各种材料进行剪裁、缝合、布局和组织文章的波澜。 四、 杨朔的散文 杨朔散文的模式(局限) 1、颂歌体的艺术格调和生造的意境。 2、刀刻斧凿的痕迹明显,给人雕饰甚至别扭的感觉。 3、物——人——理的三段式结构 描写景物,借喻比人,点明哲理。 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升华意境。 杨朔散文产生模式的主要原因 1、时代的产物 2、作家自身的局限 五、秦牧的散文 秦牧(1919——1993):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古战场春晓》《土地》《潮汐和船》《花城》《社稷坛抒情》等散文是他的代表作。 五、秦牧的散文 秦牧散文特点: 1)秦牧散文烙知识性与思想性於一炉。 他的散文被读者称作知识的「花城」。古今中外,天上人问,鬼怪神仙,飞禽走兽,花卉虫鱼,山川胜景,总之,从宏观世界到锷观世界,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各门各类的知识在他的笔下得到广泛的普及性的传播,充满了奇异的、诱人的知识趣味,青少年读者可以把他的散文当作百科知识的教科书来读。寓深刻的思想性於丰富的知识性中,是秦牧散文创作的宗旨。 五、秦牧的散文 2)秦牧散文把「形散」与「神聚」结合起来,做到寓控制於放纵。 从放纵一面来说,丰富的想像、饱满的热情、说理的畅达这些因素构成放纵的张力,使他的笔如同奔马纵横驰骋,叙事、状物、联想、类比显得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