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蛇虫咬伤的诊疗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蛇虫咬伤的诊疗;概述;我国较常见且危害较大的毒蛇 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和眼镜王蛇,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 青环海蛇和长吻海蛇,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 蝰蛇、五步蛇、烙铁头、竹叶青和蝮蛇,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东南、西南各省,其中蝮蛇分布范围广泛 ;毒蛇咬伤的发生 农民、渔民野外作业 从事毒蛇养殖、研究的人员 餐饮业,因操作不慎引起毒蛇咬伤 ;蛇毒的排出;蛇毒的化学特性 毒蛇的毒腺分泌蛇毒,属于生物毒素。一般新鲜毒液呈蛋清样、黏稠液体,振摇时易起泡沫,呈弱酸性,有特殊腥味 毒液的成分复杂,蛇毒中的蛋白类物质是蛇毒主要毒性成分;不同毒液种类的毒蛇; 干蛇毒致死量 一次射出量(倍);蛇毒的毒性成分及其毒理 ;神经毒素(风毒);神经毒致伤的表现 ; 血循毒素(火毒);1.心脏毒素;2.细胞毒素;3.出血毒素;抗凝及促凝血毒素; 血液毒致伤的表现 ;混合毒致伤的表现 ;蛇毒酶; 按化学成分分类 ;有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 ;1.有毒蛇区别于无毒蛇的根本特征;2.外形区别 ;3、毒蛇与无毒蛇咬伤的区别 ;4.毒虫咬伤与毒蛇咬伤的区别 ;几种蛇类咬痕 ;常见毒蛇种类及区分 ;五步蛇 ;眼镜蛇 ;眼镜王蛇 ;金环蛇 ;银环蛇 ;竹叶青蛇 ;海蛇;蝰 蛇 ;龟壳花蛇 烙铁头 ;翠青蛇;蟒蛇;;相关检查 ;毒蛇咬伤的治疗研究进展 ;抗蛇毒血清;血清用前需做过敏试验,为防止用药中过敏,阴性者给蛇毒血清缓慢静脉给药。若皮试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可试给抗毒血清1~2ml加氢化可的松200mg或地塞米松5~lOmg,5%葡萄糖液500ml中缓慢静脉点滴,每分钟2O~30滴左右,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如果无任何不适或异常不良反应,再逐渐将需要的抗蛇毒血清治疗量加入输液中静脉点滴,同时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儿童用量与成人相同 目前尚无抗眼镜王蛇蛇毒血清和抗海蛇蛇毒血清供应 可用抗眼镜蛇毒血清和银环蛇毒血清联合治疗重度眼镜王蛇蛇毒中毒 用抗眼镜蛇蛇毒血清治疗海蛇咬伤;季得胜蛇药专治毒蛇、毒虫咬伤。口服:被毒蛇咬伤后,即取本品20片,捻碎,以温开水(如加少量酒更好)服下,以后每隔6小时续服10片,至患者蛇毒症状明显消失,即可停止服药。?? 南通蛇药对蝮蛇咬伤效果较好。口服:首次20片,以后10片,每6小时1次,至全身或局部症状消退。局部敷药:冷水将蛇药片溶成糊状,涂于伤口周围约1~2cm处(勿涂于伤口上)。?? 上海蛇药对各种毒蛇咬伤均有作用,须口服或肌内注射并用。口服:首次20ml,以后每6小时服lOml,至中毒症状消失为止。重症病例首剂30ml,以后每4小时20ml,好转后改为维持量。肌内注射:首次1支,以后酌情每4~6小时注射1支,至中毒症状好转。 群生蛇药片及蛇伤解毒药(广州) 对蝮蛇、银环蛇、眼镜蛇、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等蛇咬伤均可应用。群生蛇药:首次8片,以后每次4~6片,每天3~4次口服。肌内注射:每次2~4ml,以后每次2ml,每天3~4次。蛇伤解毒药:首次lO~2O片,以后每次5~1O片,每日3~4次。肌内注射:每次2~4ml,首次加倍。? ;对症支持治疗 ;如何预防蛇咬伤 ;案例:在浅水中因玻璃刺伤左示指1小时入院;虫咬伤的诊疗;蜂蜇伤;蜜蜂;蜜蜂腹部后端有毒腺与蜇相连,当刺入人体时,将毒液中的蚁酸、神经毒素和组织胺等注入人体内,并将毒刺遗弃伤处,能引起溶血、出血、过敏反应 成人常在劳动中、儿童常在玩耍时被蜇;黄蜂;症状;处理;蜈蚣、蚰蜒、马陆咬伤;蚰蜒;马陆;症状;处理;蝎子蜇伤;症状;处理;毛毛虫蛰伤;症状;处理 ;2、 可用南通、季德胜蛇药外敷患处 3、 预防伤口溃烂用抗生素软膏涂抹 (百多邦/金霉素/红霉素) 4、 有全身症状时,可对症处理 ;蜘蛛咬伤;症状;处理;处理 ;蚂蚁咬伤;蜱虫叮咬;;蜱虫咬伤并发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人粒细胞无形体/新型布尼亚病毒 ;诊断;1. 血常规及生化检查 (1)早期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严重者呈进行性减少,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2)末梢血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内可见桑葚状包涵体 (3)谷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谷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转氨酶升高 2. 血清及病原学检测 (1)急性期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IgM抗体阳性 (2)急性期血清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IgG抗体阳性 (3)恢复期血清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 (4)全血或血细胞标本PCR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特异性核酸阳性,且序列分析证实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同源性达99%以上 (5)分离到病原体 ;诊断标准 ;治疗;(二)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对病情较重患者,应

文档评论(0)

132****5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32333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