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抗菌药物治疗策略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化抗菌药物治疗策略;磺胺类 (百浪多息);弗莱明(1945年诺贝尔医学奖)发明的青霉素,于1941年上市,标志着人类进入抗菌药时代;青霉素在二战硝烟中神奇的疗效使所有人都为之欢呼!;抗菌药物 “大爆发” 1944年链霉素问世,用于结核病治疗。目前氨基苷类有10余个品种。 1952年红霉素问世,近年来新大环内酯类有新发; 60~70年代以来,?β-内酰胺及喹诺酮类开发和应用,使抗菌药物“大爆发”。目前投入市场超过200种。;; 有些临床医师过分依赖抗菌药物导致临床惊人的抗菌药物滥用问题,出现了“潘金莲”、“红头盔”、“三素一汤”大夫之称谓。;抗菌药物滥用的原因 药品的价格越来越高;患者的大处方大多含有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滥用导致后果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11;耐药性;抗菌药物滥用导致“超级细菌”产生 ; 自经过“禽流感”、“非典”、“甲流”等与微生物界的大战之后,人类已经稍显疲惫,如今,半路杀出个“超级细菌”号称百药不侵,更是搞得人类有些晕头转向。 ;看看这超级细菌的犯罪史: 1920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 1960年,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取代链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同时出现。 1990年,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食肉链球菌”被发现。;2000年,出现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达52%-100%。 2010年一种可抵抗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超级细菌NDM-1在英美印度等国家小规模爆发,又被西方媒体称为“新德里”细菌,这种细菌名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简称NDM-1) 。 ; 超级细菌其实并不是一个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有强劲的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长,包括鼠疫杆菌、产超广谱酶大肠埃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泛耐药肺炎杆菌、泛耐药绿脓杆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著名的超级细菌。 ;历史和现实的启示 ;解决问题的三大环节;优化抗菌药物治疗策略的目标 ;已经提出或正在推广的策略 ;;药动学/药效学= PK/PD= Pharmacokinetic/ Pharmacodynamics T1/2:半衰期 Tmax/h:平均达峰时间/小时 Cmax:血药峰浓度 AUC24: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表观面积) MIC50、MIC90 MBC;时间依赖性抗菌作用 1 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与药物浓度关系不密切,而与抗菌药物浓度维持在细菌MIC之上有关。 2 临床用药目的在于维持药物浓度在细菌MIC之上一定时间。一般为40%给药间歇以上。;时间(h);药动学/药效学临床意义与应用 PK / PD parameters;Ⅰ类: “浓度依赖型”抗菌药 ①代表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两性霉素B、daptomycin、酮内酯、甲硝唑等。 ②定义: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Cmax),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 AUC0~24/MIC,亦称AUIC,35(G十菌)或100(G一菌),或Cmax/MIC10。;③特点: ⑴有首次接触效应(first exposure effect) ⑵有较长的抗菌药后效应。 ④用药方案:通过提高Cmax来提高疗效。给药间隔时间也逐渐转向一天一次。但因为药物毒性与峰值浓度相关,应监测血药浓度,保证其安全性。;Ⅱ类: “时间依赖型”抗菌药 ①代表药:大部分β-内酰胺类、部分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等。 ②定义:此类药物其抗菌作用与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而与Cmax关系较小。;③特点:无首次接触效应,并具极短的PAE者。 ④用药方案:持续静脉给药或多次给药,维持较为稳定的超过MIC的血药浓度(%TMIC至少在40%~50%时,才可能提供最优化的疗效和产生最低细菌耐药性)。;Ⅲ类:其它“时间依赖型”抗菌药 ①代表药:大环内酯类中的阿奇霉素、糖肽类及肽类、抗真菌药、链阳霉素、四环素等。 ②定义:杀菌作用取决于其抗菌作用有效血药浓度,与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而与Cmax关系较小。当4×MIC时,MIC和PAE已达最大值,即杀菌效应便达到了饱和的程度。;③特点:此类药物无首次接触效应,又有较强的PAE。 ④用药方案:关键是延长和维持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而不是Cmax(%T=超过MIC的时间

文档评论(0)

132****5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32333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