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讨汉语实词的句法类别不定.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探讨汉语实词的句法类别不定 从词类原型语义特征出发 提要:木文从语义特征出发,提出“特征配合性弥散原则”来解决汉语词项似无定类却冇定性的两难:句 法中的各个X° (叩:N、V、Adj)具备自身的语义原型待征赋值,每个词项也具备自身的语义特征赋值组 合;词项在填入句法结构的X°位置吋,在特征不矛盾的前提下、通过弥散原则获得相应词性类别。因此, 汉语的单个汉语词项只有语义类别,但是,不同词项的语义特征赋值(specification)不同,因此,兼类的 自然度(naturalness)也不同。 关键词:汉语词类;语义原型特征;弥散;兼类自然度 Reprise to the non-classifiability of Chinese lexical items: Approaching from a theory of semantic prototypes Abstract: Building upon a semantic found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rinciple of Compatibility for Syntactic Percolation as a means to capture the elusiv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lexical items. Essentially, terminal X() (i.e. N, V, Adj) nodes of a syntactic tree have certain prototypical semantic features. Any lexical item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X° inherits the syntactic class, subject to compatibility of semantic features between the lexical item and the corresponding X°. Thus, depending on how semantic features are specified for a given lexical item, since features may be unspecified, that lexical item may exhibit a certain degree of cross-classificatory naturalness? Keywords: Chinese Lexical Categories, Semantic Prototypes, Percolation, Cross-classificatory Naturalness 1引言 汉语词类问题成为一个老大难题,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1、汉语缺乏足以分别词类的 形态(高名凯1954); 2、汉语词项对语境敏感(context sensitivity),即单个词具有出现在 若干句法位置上的能力,如果不提供具体语境,则无法确定属于什么词类I例如“方便”, 可以同时用作动词、形容词和名词: (1)方便 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很方便 提供了方便 本文认为:1、单个汉语词项(lexical item)具有语义类别不具备句法类别;2、汉语大部分 即黎锦熙(1924)的“依句辩品,离句无品”。高名凯则认为:汉语实词都是多类的,等于汉语没有词类 (1960)o 实词2的句法类别需要通过句法的X°节点与词项的语义配搭才能确定;3、汉语不同词项的 语义特征赋值(specification)不同,因此,兼类的白然度(naturalness)也不同。 2 划分词类的主要问题 中国传统语言学研究不讲词类,虽然有实字和虚字、动字和静字、死字和活字的区分, 但主要是词义的区分(郭锐2002: 51)0在编撰词典的时候,汉语多采用“X指……”或“X 形容……”或“X是……”等形式来描述词项: (2) a. X 指 返场:指演员演完下场后,应观众要求,再次上场表演。 X形容…… 光明止人: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X 是 饭:是煮熟的谷类食品。 近年来,一些词典(比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提供了词条的词类信息,比如以义项形 式罗列词项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的出现可能: (3)方便(《现代汉语词典》笫5版p.383页) a.便利:把?让给别人,把因难留给自己 a. 便利:把?让给别人,把因难留给自己 适宜:这儿说话不?b. 适宜:这儿说话不? b. 使便利:?群众 或者把不同义项看作不同的词项单位,比如(3)的a、b、c分别代表三个不同词项。这种 做法有以下弊病: 造成大量同音同意词,使得词库庞大无比 容易与词的同形异质现象(宋柔2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