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哲理小故事范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哲理小故事范文      哲理故事一:浇注工      在铸造车间,有一个特殊的工种叫浇注工。      浇注工要时时穿上厚重的工作服,戴上安全帽,戴上手套。即便是酷热的夏天,也必须把自己包裹起来。      因为融化的铁水通常在1300℃以上,这么高的温度,稍微不慎,就会有不安全因素出现。      浇注工要干的工作,就是把熔炼好的铁水盛在铁包里,然后由两人抬着,浇注到砂型工提前造好的型腔里。铁包一般有水桶大小,上面穿着两根钢筋,就像是担架。两个工人,一前一后,用四只手抬着控制,需要默契的配合,方位、角度、速度,都须一致。一旦抬起来,再热再累,也得坚持住。忍不住,也得给工友一个信号,待确定后,再同时平稳放下。      有两个实习生抬铁水。危险,他们是知道的。但刚抬着走了几步,其中的一个受不了了,也许是出于本能吧,撒手便跑。结果呢,铁水倾倒出来,出了烧伤事故。      那么,谁的烧伤更严重呢?撒手的那个人。他先跑,铁水却恰恰是向他倾斜的。这流向,是他一手造成的。      谁撒手,惩罚谁——这是“铁”的教训,是每个浇注工都须牢记的道理,似乎也是生活的道理。      哲理故事二:晾干水分      德国军队向来以纪律严明著称。      在一本德国老兵的回忆录中,我发现他们有一条耐人寻味的军规:      一名士兵可以检举同伴的错误,被检举人有权反驳。但如果长官发现检举和反驳的士兵曾在近期发生过冲突,那么两人都会受罚。发生过冲突的人至少要等一周,等情绪完全冷静下来后,才可以告对方的状。      读研究生时,我的导师吉纳教授也经常告诫我们,不要一时冲动,成了情绪的奴隶。      有一年圣诞节,她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只咖啡杯,上面印着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发脾气是值得赞扬的,如果你能做到:在适当的场合,向正确的对象,在合适的时刻,使用恰当的方式,因为公正的理由而发脾气。”      毕业后的一个雨天,我回系里探望吉纳教授,正赶上一名学生有急事要找教授,吉纳让我在外面的小客厅等她一会儿,小客厅和吉纳的办公室只隔了薄薄的一道装饰墙,屋里的对话不时传进我的耳朵。那位同学声音激动。      原来其他实验室的一名研究生出言不逊,当众讽刺他理论过时,见解平庸,令他大为恼火。他不知道是该直接找那个学生论个明白,还是应该找对方的教授评理,他这次来,就是要征求吉纳教授的意见。      “年轻人,”我听见吉纳教授慢条斯理地说,“有时候,别人的言行是很难理解的。如果你不介意,让我给你一个小建议。批评和侮辱,跟泥巴没什么两样,你看我大衣上的泥点,就是今早过马路时溅上的。如果我当时立即抹去,一定会搞得一团糟,所以我把大衣挂到一边,专心干别的事,等泥巴晾干了再去处理它,就非常容易了。瞧,轻轻掸几下就没事了。”      好恰当的比喻!老教授的处世智慧令人叹服。      那个聪明的学生也顿时醒悟,连连道谢,吉纳教授最后说:      “我年轻时不善于控制情绪,深受其害,慢慢地我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先把让我恼火的事搁在一边,晾一会儿,等我冷静下来后,再去对付它们。如果你现在就去质问他,你会更生气,矛盾会更严重。我建议你等情绪的水分都蒸发掉了,再来想这件事。到那时,如果你还打算讨伐他,请来找我,不过晾干水分后,你也许会发现那泥点也淡得找不到了!”      哲理故事三:路标      杰夫是位考古学家。一天,他带着考古队向“死亡之海”撒哈拉沙漠发起挑战。      队伍艰难地在荒漠中前行,不时能看到一些遇难者的尸骨。这时,杰夫就会让大家停下来,选择高地挖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尸骨埋起来,还用树枝或石块为他们立上简易的墓碑。就这样,队伍行进了快两个星期,还没有什么发现。      沙漠中的尸骨太多了,一路上占用了他们不少时间。有的队员忍不住抱怨:“我们是来考古的,又不是来收尸骨的!”有人甚至怀疑,杰夫就是个学究,没有多少野外探险经验。      杰夫没辩解什么,只是坚定地告诉队员:“每一堆白骨,都是我们的同行,你们忍心让他们陈尸荒野?大家再坚持几天!”      一周后,考古队终于在大漠深处发现了很有价值的文物。      就在考古队兴奋地返回时,突然刮起了持续的大沙暴,指南针失灵了,他们完全迷失了方向。危难之时,杰夫鼓舞大家说:“不要绝望,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      大家惊愕不已。原来,正是那些沿途竖起的墓碑,成为了绝处逢生的路标,指引他们走出了死亡之海。      凯旋后,有人问起杰夫这次考古成功的经验,他说:“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

文档评论(0)

scj112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305713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