啯噜与地方社会的治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啯噜与地方社会的治理   〔摘要〕清代中前期,大量移民进入四川,啯噜成为影响地方稳定的一大因素。本文以“巴县档案”为材料,分析啯噜的身份构成、犯案特点、组织特征及政府与民间的应对,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清代地方社会治理失效的原因,认为清政府保甲制度在功能上的缺失,是造成啯噜泛滥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啯噜;地方治理;“巴县档案”   〔中图分类号〕K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3)01-0160-07   ①有代表性的论文如张力《啯噜试探》,《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第2期;胡昭曦《啯噜考析》,载《四川史学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254-270页;王纯五《袍哥探秘》,巴蜀书社,1993年;秦和平《长江航运与啯噜消长关系之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1期;秦宝琦、孟超《哥老会起源考》,《学术月刊》,2000年第4期;刘正刚《东渡西进——清代闽粤移民台湾与四川的比较》,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徐学初《清代四川游民问题论析》,《中华文化论坛》,2007年第3期;吴善中《清初移民四川与啯噜的产生和蔓延》,《清史研究》,2011年第1期;吴善中《晚清哥老会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②“军机处录副奏折”御史柴潮生奏,乾隆九年十二月初六日。转引自王纯五《袍哥探秘》,8页。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11ZD09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以清代巴县为例”(11FZS026)   〔作者简介〕梁勇,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重庆401120。   啯噜是清代中前期活跃在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以外来移民中‘不法’分子为主体的、没有明确政治目的,专门从事抢劫、偷窃活动的一种游民结社”。〔1〕检视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啯噜概念的考证、兴起的原因、与哥老会的关系、政府的应对之策等方面,①较少考察啯噜内部的组织体系、啯噜成员个体的身份特征、啯噜成员与地方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检讨清代四川啯噜治理失序的制度性因素。本文以“巴县档案”为主要分析材料,对上述问题做一粗浅的探讨。   一、移民与啯噜的兴起   啯噜是清代中前期四川地方社会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严重地影响到地方社会的稳定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乾隆三年(1738)二月三十日,四川巡抚硕色称,“(四川)盗贼滋炽”,正命令各府州县设法缉捕。〔2〕这里的盗贼,指的就是啯噜。啯噜现象形成的原因,清代的官员大都认为与移民或流民有密切的关系。乾隆九年(1744),御史柴潮生说:“近年来,四方流民多入川觅食,始则力田就佃,无异土居,后则累百盈千,漫成游手。其中有等桀黠强悍者,俨然为流民渠帅,土语为啯噜,其下流民听其指使。凡为啯噜者,又各联声势,相互应援。”②   啯匪猖獗的现象在两江相汇的重庆更加明显。李厚望于乾隆三年任重庆知府,发现“四川有啯噜者,皆流民恶少,强悍嗜斗,动成大狱,而重庆为甚”。〔3〕嘉庆十八年(1813)三月,巴县县令董淳制定了一份“团首牌甲条例”,对啯噜的危害有如下形象的描述:   照得本县到川十有余年,历篆数任,深知川省地方五方杂处,匪徒最易溷迹。至渝城则更系水陆冲衢,商贾云集,奸盗邪淫无所不备。……且每多外来匪棍,或假装生意买卖之人,来此脱骗客货,滚败人口;……更或号称大五小五帽顶,携带禁刀窜赴各乡场,见有货摊什物,即行估夺;或潜匿僻地菁林,遇有孤单行旅,即行劫抢;或沿场绺窃掉包;又有多则数十为群,少则三五为偶,携带撬刀夹剪,专于拨门挖洞,或偷窃银钱货物,或搜取器具耕牛。〔4〕   如此言论在巴县档案及地方文献中比比皆是。如嘉庆二十一年(1816)一份四川学政的告示称,“川省濒江之地,重庆最为繁杂,五方杂处,百货交通,贾舶行舟往来停泊,游民结队百十其群。至如商贩辐辏之区,肩摩踵接,暮去朝来,其交易本非相认之人,其居住亦无一定之所。……故川省难治之区,重庆为最”。〔5〕   重庆成为啯噜猖獗之区,就上述材料可以发现有如下原因:1.重庆便利的交通条件在促进重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大量流动人口流连于重庆城乡各地,给不断猖獗的啯噜提供新的来源。如秦和平先生认为,由于重庆是滇铜黔铅的重要集散地,每月活动于重庆各码头的纤夫达一万人以上。〔6〕2.清代中期以后,随着四川经济重心的东移,重庆已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7〕,各省商人集中于此,为啯噜倡乱提供了机会。3.啯噜自身的一些特点,也使得其在重庆的活动长久不衰,下面将对此展开讨论。   二、啯噜的犯案类型   啯噜的泛滥对地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其对地方社会日常秩序的破坏。乾隆四十七年(1782),湖广总督舒常说:“伏查啯匪一类,川省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