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贴的福字历史故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倒贴的福字历史故事      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福的向往和追求。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追求,许多地方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借“福”字倒了的谐音表示“福气到了”的寓意。这一风俗最早不会早于明朝初年。关于倒贴“福”字的来历有三种有趣的传说。      第一种恭王府说      清咸丰年间的一个春节前夕,恭王府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有一家丁因目不识丁,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的福晋(妻子)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怕福晋怪罪下来连累自身,慌忙跪倒陈述:“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恭亲王福晋一听,转怒为喜,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倒(到)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般的奴才,还真想不出这招呢!”遂赏管家和家丁各50两银子。后来,倒贴“福”字之俗由达官府第传入陌巷人家,贴过后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们念叨几句“福倒了!福倒了!”以图吉利。      第二种慈禧太后说      我国古代历来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风俗。清光绪某年腊月二十四,慈禧太后传旨,叫翰林院的翰林们写些庆贺春节的对联。这些翰林们拿出浑身解数,用尽华美辞藻,写好之后恭送太后过目。太后见其中连个“福”字都没有,很是不高兴。翰林们见老佛爷生气,吓得忙跪在地上说:“请老佛爷教诲。”太后说:“去写几个‘福’字来。”翰林们忙回去写了一堆“福”字送上,太后从中挑了几张,让大总管李莲英带着太监到宫内各处去张贴。      谁知又惹出了风波。有个太监不识字,把一个“福”字贴倒了,当晚谁也没有发现。第二天,太后出来欣赏对联和“福”字,正巧看到,刚要发怒,脑子转得快的李莲英急忙上前说:“老佛爷请息怒,这是奴才有意把它倒着贴的。这‘福’字倒贴,就是‘福’倒了。福到了,不是大吉大利吗?”慈禧听后,转怒为喜,不但没惩罚那个太监,还赏了他几两银子。后来这个习惯传到了民间,成为一种风俗。      第三种朱元璋、马皇后说      这种说法很可能是从贴“福”字的来历传说中演绎出来的。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心腹悄悄在曾经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家门上贴一“福”字,以便第二天将门上没有“福”字的人家通通按暗通元贼杀掉。好心的马皇后得知这一情况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连夜在各自门上贴一个“福”字。于是各家各户都遵懿旨照办,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还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朱元璋令御林军把没贴“福”字的人家满门抄斩。不料不一会儿御林军头目回禀,全城家家都贴有“福”字。朱元璋气得正不知如何是好,御林军头目又说,有一家人把“福”字倒着贴在了门上。朱元璋听了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人一个不留全部杀掉。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一听有道理,便消除了杀人的念头,一场大祸从而避免了。从此以后有些人便将“福”字倒贴起来。    ?

文档评论(0)

189****603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2235243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